郭剑中国青年报[2006-02-24]
从2004年8月2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时起,新的奥运周期就开始了,国家体育总局亦已确立了“立足于早”的奥运备战方针。在形势的逼迫下,目前许多项目的国家队长期或短期出国训练逐渐成风———似乎只要把队伍送到国外集训、只要舍得大把花钱便能取得长足的进步。近日,国家体育总局相关人士表示,在目前的条件下,要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要
把钱花在“刀刃”上,既备战好奥运,又要考虑节约成本。
各项国家队投入都上亿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资料表明,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经费每年为10亿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该经费涨到每年30亿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又涨到每年50亿元,而到了雅典奥运会时,4年间中国体育总局的花费已近200亿元。“为了北京奥运会,我们在2004年到2008年中要花的钱是一个天文数字,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对每个项目国家队的投入都要上亿元”,一名国家体育总局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国外训练成本太高
在如此雄厚的资金支持下,中国体育界比任何时候都牛气,似乎只要是与备战2008年奥运会相关的训练计划,就不再需要科学统筹。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所辖各运动队,今年用于出国训练的经费,甚至相当于过去几年出国训练经费的总和。
因为刘翔的横空出世,中国田径一下成了国人心中的热门。“我觉得国外训练有用,但从成本角度考虑,作用不大”,一位曾在国外训练过的运动员说:“比赛能力确实有提高,不过这种短期训练不会对运动员产生长期的影响。”
据了解,许多项目在国外的短期训练,均与该项目的主赞助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下,这种耗费巨大的国外训练,虽有收效,但白花的资金数量也很惊人。因此,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领导表示,在备战北京奥运会、提高后勤保障的过程中,既要做到“盛况空前”,又要提倡节俭,避免大量财物的无谓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