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东岸风光转向珠西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23:14 赢周刊

  □赢周刊记者 肖南方

  余少言终于可以长长地舒口气了,坐在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上,余少言这几年的日子并不好过。自2002年以来,万家乐一直笼罩着“被收购传闻”、“巨额亏损”、“ST风波”等阴影。

  2005年,在完成市场格局重组、内部管理变革、产品事业部改革等措施,万家乐正全面复苏,其燃气具系列产品国内市场销售比2004年增长了38%,为近四年来最好的业绩。余少言坦陈,万家乐终于走出了低谷。

  作为顺德企业的一面旗帜,“万家乐、乐万家”曾唱响大江南北。而令北方人谈虎色变的“广货北伐”,其实就是由顺德的家电产品揭开序幕的。那时,除万家乐燃气具外,美的风扇、华宝空调、格兰仕

微波炉等,都曾经风靡全国,以顺德家电为主力的广货所到之处,无不掀起购买狂潮。

  广货北伐的西岸时代

  不仅仅是顺德,中山的威力洗衣机、江门的羚羊风扇、三水的健力宝饮料等,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得改革风气之先,珠江西岸孕育着中国经济的活力。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小虎”的诞生,基本上“四小虎”在80年代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在广东经济的实力总量里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起码要占到四分之一。而民营经济也正是在“四小虎”的县域经济工业化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为今天珠三角的民营经济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整个广东的制造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四小虎”中的顺德、南海、中山都位于珠江西岸,西岸的风头曾长期盖过东岸。

  有关研究认为,在当时,由于历史条件决定,珠三角唯一的选择就是外向,还有地理位置,它非常靠近香港,改革开放使港澳资本进入,而珠三角恰好是一个通道。在这条通道上,珠江西岸的路径选择是进口替代。这里的很多私营企业主,最初是做贸易,将国外产品卖到内地,形成很多专业市场;积累了资源和市场关系之后,他们转而进入制造业。因此,贸易通道的地位带动了珠江西岸制造业的发展。

  可以说,在上世纪80年代,珠江西岸是改革开放的代表。但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曾经影响中国的珠江西岸品牌也不同程度地陷入沉寂状态:珠海的巨人倒下、中山的爱多死亡、顺德的科龙被卖、三水的健力宝一蹶难振等,珠江西岸已是辉煌不再。

  珠江西岸没落的同时,珠江东岸正迅速崛起,珠江东岸的发展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参与国际分工。20多年的发展,珠江东岸的深圳从低端制造业做起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台资电脑资讯产业在东莞、惠州群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IT制造基地之一。

  珠三角内部区域的发展模式是不同的。东岸的制造业完全加入到跨国公司供应链,成为跨国公司水平生产体系的重要一环。而珠江西岸早期的发展则以乡镇企业引进技术设备、内生性集聚和进口替代为主,市场指向主要是国内。产业结构适应当时中国的市场需求,主体是轻型制造业。但在短缺经济结束后,珠江西岸地区的发展一度低迷。而且,西岸由于珠江口的阻隔,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处于劣势,珠江两岸东强西弱的局面由此形成。

  东岸企业西迁迹象

  然而,东岸也正遭遇着难言之痛。因为东岸的飞速发展,空间已经非常拥挤,土地资源变得非常有限了,而且环境质量下降。在珠江东岸品尝率先高歌猛进后的痛苦时,西岸城市正面临群体性“躁动”。当前,CEPA深入实施、港珠澳大桥动工、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构筑进一步发展,珠江西岸也在重新审视自己:交通、区位、环境等这些以前的劣势突然间已变成优势。西岸的这片热土,正在受到世人的“另眼相看”。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倪鹏飞说,上世纪80年代是珠江西岸的时代,90年代反过来是珠江东岸的时代,现在很有可能又是珠西地区的时代。因为西岸地区待开发的土地还有很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承载产业的转移和刺激新产业的诞生。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东岸企业西迁的迹象。2005年,深圳福田区的金地集团在珠海香洲科技工业园的连片开发工业小区项目尤其引人关注,仿佛意味着东岸工业向珠江西岸转移的序幕已经拉开。

  专家预测,由于珠江东岸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广东对外经济合作的重点,以及广东未来经济增长的重心区域,将可能由珠江口东岸向西岸转移。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一直以来制约西岸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珠江口交通问题也将会迎刃而解。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则从经济结构的层面上表示:西岸的内源型经济发展得比东岸好,但是从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落后于东岸。但现在发展后劲比较足的,是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同时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的地区。如果是这样来判断的话,内源型经济一定要搞,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外源型经济,更重要的是做好“外源内用”,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预测发展后劲是珠江西岸优于珠江东岸。”

  顺德东菱凯琴集团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沈关学也深有同感:“从产业核心竞争力来看,一个城市产业后劲就在于在优势产业中能形成金字塔形的群体结构和品牌打造意识。也就是由龙头企业带动二三级企业往前整体发展的格局。像在东莞,服装、IT、毛织等,这些优势产业中并没有形成一些龙头型的品牌企业,也就无法带动整体的产业升级。而顺德则培养出一批做品牌的专业运作人才,这些人将会是城市最大的财富。”在沈关学看来,“东莞暂时不会有事,因为国际产业还在转移之中。”

  三大经济圈龙头之争

  经过20多年的累积,珠三角已初步形成两条发展主轴:一条是广深(香港)发展轴;一条是广珠(澳门)发展轴。珠三角经济也经历了从西岸一枝独秀到两岸齐飞再到东岸领跑的过程,接下来,西岸能否超越东岸再领风骚,还有待于检验。

  在广东省委正委托广东省社科院进行“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发展的调研中,省社科院建议考虑将全省21个地级市整合成9个主要城市,整合成三大经济圈,大广州(广州、佛山)经济圈、大深圳(深圳、东莞、惠州)经济圈和大中山(中山、珠海)城市经济圈。如此,珠三角发展后劲城市之争实质上就成了经济圈的未来龙头寻找。

  争论最多的无疑是大广州经济圈和大深圳经济圈。根据丁力的观点:“未来广东经济发展,人们主要看好的还是广佛经济区。”因为,自主创新的前提就是自主创业,外面来的企业虽然可以给你创造GDP,缴一定的税,但没有能力和不会帮助城市进行自主创新。要创新就要靠自主经济。首先是靠民营企业,他们机制比较灵活,再有就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广州的民营经济少,但科研机构、人才、金融保险、第三产业等在全省还是最强的。佛山的民营经济加上广州的自主创新,将使得这些地区相对来说发展后劲比较足。

  同时,丁力建议:“要盘活现有的资源,进一步加快广佛经济圈的建设。第二,补课: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国企发展不力问题的解决力度要加大。要积极争取继续让一些大的,对广州市经济发展有利的大产业进来,因为已经走上这条路了,所以还要走下去。一定要真正做到内外源型经济发展的协调。”

  不过,看好大深圳经济圈的也大有人在。因为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就失去了比较性优势,要转型,从靠资源、劳动力,到靠技术、靠智慧、靠人才。当转过来了,发展后劲才强。对于深圳来说,其人力资源质量高,创业型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极其丰富,人力资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都非常旺盛,是各种创业人才的乐园。而且,区位竞争力较好,它毗邻香港,是华南重要的区域经济及金融航运中心城市,自然区位与经济区位条件优越。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秘书长李罗力和香港驻粤经济办主任梁百忍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们都提到,深圳的发展必须与香港紧密结合在一起。并进一步提出要发展“深港都市圈”,这是未来珠三角的龙头所在。

  根据李罗力的想法,深港深度合作首先的是深港产业和行业的高度融合。香港有很多优势,香港的营销能力是全世界最好的,包括接单、策划、营销。香港的现代资讯业也很好,这也是香港的优势,加上深圳具有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人才的优势,这种产业整合一定能大大提升现有深港两地的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对两边都有好处。目前,双方在物流、会展、旅游等产业已有合作基础,下一步要将科技、教育等行业也进行融合,并最终在实际上打造一个以两地为核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概念。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33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