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马路挡住了20个村庄的致富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02:00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邵芳卿 发自福建建瓯 “路太差了!颠簸太厉害,我的车电路短路,取暖器和避震系统都震坏了,估计再装需花费上千元钱,只好暂时把它们拆下来丢在家里。”2月22日,电话那头,李金水的叹气声沉重如铁。
在那遥远的闽江源头闽北山村——福建省建瓯市水源乡王厝村长角自然村,44岁的村民李金水对他的“时代轻卡”心痛不已——春节前夕他掏了4万多元买下这辆“质量还不错”的车,一个春运跑下来,竟已伤痕累累。 让这位具有17年驾龄的老司机头疼的,是那条通向乡里、被乡民称为“破马路”的长约10公里的公路,它是沿线附近约20个村庄的出行通道。 “现在新车近40分钟可以到达,但是开快了车损也大,旧车甚至需要1小时。”李金水告诉记者,“从我1989年开柴油三轮车到现在,这路越来越糟。” 更令周围20个村庄近2万名农民痛心的是,这路已成了大家致富的最大障碍——在附近山上,大家种下的锥栗、竹木和其他水果等经济作物,因为这条路,大都面临贬值的厄运。 为此,青壮年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找出路。 由于工作之故,水源乡林业站站长黄少华每年无数次经过此路。“那天去良贤村,长城皮卡大梁都震坏了,整个车都快散架了。”他告诉记者,“路太差,忠溪、南山等村锥栗的收购价每斤少了四五角。” 据了解,这条路沿途20个村庄共有锥栗林7.5万多亩,占全乡和全市的50%和20%;毛竹2.5万亩,占全乡的69%;用材林近7万亩,占全乡的近50%。 记者粗略一算,仅锥栗一项,如果按普通亩产300斤计,附近村民因为这条路每亩将损失120~150元,每年损失至少900万元。 而将这条路修成水泥路的造价是300多万元。 王厝村村委会主任吴传富告诉记者:“去年春节后我们召集近50名村民代表就修水泥路开了专题会,讨论的方案是根据省里的‘万公里农村公路网建设工程’,除了省市配套款(每公里18万元)外,村民自筹加上村财支持修水泥路,但当时半数以上代表认为,前塘村长达6公里多的路段若无法动工,王厝自己这段修了也出不去。” “每次去王厝,我都只能开越野车。”建瓯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冯和乐深有感触地说,“关键是乡政府要积极发动农民集资,路修好了,时间就是效益。” 冯和乐说,建瓯全市通行政村的1000多公里公路尚有近700公里未动工,“省里要求2008年底90%以上行政村公路都要硬化,我们担心搞不下来。” 吴传富告诉记者,过两个月,村里将再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讨论,他们希望2008年能通上水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