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差困境不仅是汇率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07:43 北京晨报 | |||||||||
大额顺差成西方施压人民币理由,央行反驳—— “汇率对调节国际收支有一定的作用,但仅仅由汇率来承担调节国际收支的责任是不够的。”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大,累积时间长,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内外原因,并非单靠调整人民币汇率就能解决。
人民币升值压力再起 与央行这个鲜明表态相映衬的是,西方国家近期再度发出人民币汇率机制须进一步调整的声音。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最近在公开场合称,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得还不够。上周,国际财经通讯社彭博咨讯引述匿名消息来源称,美国财政部正考虑在4月份公布的汇率报告中,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目前正征求华尔街各大投资银行的意见。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在上周发布的贸易政策的回顾报告中,首次点名称考虑就中国的贸易行为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 中国国际收支的大额顺差是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的一大理由,也是困扰中国业界和学界的一大焦点问题。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在该局最新的一期《中国外汇管理》杂志上撰文表示,一定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抵抗风险,但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会影响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高达1018.8亿美元,是2004年全年的3倍多;今年1月份单月的顺差达到95亿美元。 不仅仅是汇率问题 央行报告的论述显示,大额顺差不仅仅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报告称,大额顺差既是中国经济达到一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特征,也是中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同时,大额顺差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就顺差的成因而言,央行列出的第一个原因是政策和体制性因素。央行举例称,中国在外汇短缺时期确立了外贸“奖出限入”、资金“宽进严出”和产业“填平补齐”等管理思路和政策框架,并延续至今。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在多个公开场合呼吁,必须反思不计代价引进外资的政策,应取消出口导向的产业政策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央行建议形成政策合力 顺差大幅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煤、天然气、水和电等资源价格的扭曲。 央行报告认为,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资源价格水平长期偏低,这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粗放型经济增长,而且还导致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扩大了贸易顺差,夸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针对这个问题,央行理出了这样一条连锁反应的链条:国内资源价格被人为压低,多数资源价格低于国外水平,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显得很“低”,出口产品的价格始终保持在全球较低的水平,从而刺激了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贸易顺差扩大,带来结汇压力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随后,国际投机资本因此迅速流入,造成资本项目顺差,最终带来整体上的国际收支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压力。 要解决国际收支大额顺差的复杂问题,绝非央行一家政府机构所能胜任。 央行的报告建议,今后应该推动对外经贸、资源价格、外汇管理、劳动保障和环境补偿等制度改革,使各项政策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而不能仅靠调整人民币汇率来解决问题。 晨报记者 李若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