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300台商联名宣言促三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07:17 第一财经日报

  无法“三通”让很多台资企业增大了运营成本。据初步估算,台资企业为此每年要多付出400多亿新台币

  本报记者 袁飞 发自上海

  台湾“立法院”第三会期昨日开议,岛内各政党分别提出新会期优先“法案”。据当
地媒体报道,两岸间的互动是本会期最大焦点,国亲两党“立法院”党团都表示,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列为本会期优先“法案”,推动两岸直航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一份由300多位在大陆投资的台商签名的《台商宣言》,昨日晚间传真至《第一财经日报》。除要求台湾当局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外,该宣言还提出了包括“开放‘三通’”等在内的12项诉求。

  5天前的2月17日,100多位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在台湾“立法院”红楼举行“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保障台商权益”的“公听会”。“立法院长”王金平出席“公听会”,并与

维权行动发起人、“中华两岸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春保钨钢集团总裁廖万隆共同担任了当天“公听会”的主持人并致辞。

  据廖万隆介绍:“王金平史无前例出席了这样的听证会,并且3个多小时的“公听会”一直没有离开;200多人的会议室坐无虚席,且都是自发的。”“立委”曾永权、潘维刚、李全教、林鸿池、吴敦义、蔡正元等多人也到会旁听。12项诉求

  《台商宣言》要求,台湾当局及社会各界应正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部分条文不合时宜,进行修改;其次,台湾当局应制定出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的战略。

  2005年,两岸贸易总额达912.3亿美元,占到台湾外贸总额3710亿美元的24.6%,其中台湾对大陆顺差达581.3亿美元。宣言表示,如果没有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打拼,台湾的外贸将是逆差,绝不可能有2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据了解,目前台湾有近八成上市上柜公司在大陆有投资或设厂。而对2006年两岸经贸预期,台商们表示,台湾对大陆的依存度持续加大,说明台湾需要大陆。高雄港从世界第三落居世界第六,已被上海、深圳迎头赶上,对比明显。

  宣言表示,从2005年开始,大陆原材料、石油及工资等均全面上扬,生产成本增加;为了让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在要求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外,还要求12项诉求。

  这些诉求包括:建立明确的两岸投资政策,尊重市场机制;结合国际资源,展现台湾政经弹性,建立科技、研发与管理平台;

  加速“三通”,松绑金门-厦门航线、两岸周末包机;达成货币“清算机制协议”,开放岛内银行赴大陆设立分行,优先补助台商融资;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落实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计划,开放大陆资本购买台湾房地与股市;普设大陆台商子弟学校,承认大陆专上学历;辅导中小型台商与国际企业合组策略联盟;每年提拨5%两岸贸易顺差,设置大陆台商贷款基金;开放台商制造之半成品或成品回销台湾,给予税赋优惠;取消上市上柜公司转投资大陆的限制,鼓励台商回台上市;与大陆签订“台商投资保障协议”;完成“建立两岸永久和平机制”“立法”。联署宣言事出有因

  自上世纪80年代两岸经贸启动以来,两岸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来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与日俱增,投资金额也随之大幅增长。1988年以前,在大陆的台资项目只有437个,而到2004年底,4002个,累计达64626个,合同金额也从6亿美元增加到799.35亿美元。

  “虽然形势很好,但我们感觉到压力很大。”廖万隆解释此次行动的初衷,“虽然平时台商发出很多声音,讲归讲但做归做,而且陈水扁几乎每个月一个议题,搞什么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压我们台商到东南压、印尼等地去投资,最近还提出什么‘废国统’,一直提出的修改‘两岸关系’条例却迟迟未动,而‘三通’议题遥遥无期。我们台资企业的竞争力的下降,市场压力很大。很多阻碍我们过去投资的障碍让我们没有办法去搞经营。很多台商束手无策,我们的经贸诉求得不到满足,很痛苦,压力大。感觉没有任何优势。我们被迫发出声音而且是强大的声音。”

  无法“三通”让很多台资企业增大了运营成本。据初步估算,台资企业为此每年要多付出400多亿新台币的成本。由于没有直航“三通”,一年往来两岸的300多万台商要在行程上多花费近600多万个小时。“尤其是在‘三通’不通的情况下,台湾很多有优势的产业如果在‘三通’的情况下可以不移到大陆来,不移不过成本就较低,但为了抢占优势位置,他们只能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先搬迁过来,这样成本就会增加,竞争优势就会下降,尤其是在东亚国家像韩国等竞争对手压力下以及岛内当局的严厉管制等等都削弱了他们的竞争力。”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盛九元分析说。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有关条款阻碍了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的扩张进程,也引起了台资企业的极力反对。据了解,这次参与连署的300多家台资企业涵盖了老、中、青三代大中小台商,“既有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批过来已经在大陆经营17~18年的老台商,也有7~8年的中新代台商,和刚刚过来的台商;有几十万人公司的大台商,也有几千人公司的中型台商,还有几百甚至几人的小台商,涵盖各个行业。”廖万隆介绍。台商有话说

  分析人指出,这次主要由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CEO来连署维权体现了台资企业经营者们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廖万隆说,他将很快就此问题与中国

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副主席江炳坤会面商谈。而如果宣言不能引起台湾当局的重视,“不排除发起十万台商大游行”。

  巧合的是,昨天下午,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执行长曾永权与副执行长张荣恭率团抵达北京,预定今天(22日)与祖国大陆有关方面,就开放大陆人士赴台观光与包机常态化展开磋商。

  盛九元分析说,这次台商集体维权从三个方面反映台商的迫切愿望,首先是“三通”不通妨碍了正常的产业分工形态,各种生产要素不能顺利流动;此外东亚经济整合的大环境给台资企业很大压力;同时,陈水扁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挑战了两岸经贸有序、稳定的现实需求,台商对此深恶痛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