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 深圳报道
2月14日,本报记者了解到,由广东省国资委和省委组织部联合规划的“广东省国企中高层干部选拔市场化”方案将于最近两个月内在全省铺开。届时,选拔将面向海内外,对于期望“掌舵”国企的商界决策者来说,他们将率先在广东获得机会。
本次改革的核心部分,即国企人才考核指标标准体系已经制定完毕,并于2月13日通过专家评审。
“此次国企高管选拔,我们将由单纯的组织调配发展为组织调配与市场调配相结合,并着重强调市场调配。”广东国资委人事处处长吴建国对记者说,但他并没有透露进一步的细节。
“评测中心不日将开始运作,下月初或更早的时候,我们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细则。”参与该标准体系制定的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研究所所长郑梓桢教授透露。
目前,广东省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省属企业20户(未包含新组建的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持股企业4户,2004年末国资委监管的国有资产总额为5691亿元。
“当然,不是说国资委监管的所有企业均涵盖于本次改革之列,垄断性、资源型和国家特许经营的要有不同的考虑。”对于此次改革所涉及的国企范围,广东省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一负责人予以明晰。
另据介绍,该考核指标标准体系在国企高管选拔、使用、激励、薪酬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市场化对接,强调“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对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依法实行派出制和选举制。对经理人推行聘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
而纵观广东近年来的举措不难发现,对于国企改革,这个占据全国地方国资1/9强的全国第一经济引擎其实也是招数频出:从2005年开始,广东省属国企老总年薪开始实施市场化运作,最高年薪可达150万,而最低仅为15万;去年下半年又制定省属国企高管“国资增量奖股”制度,这些都是开全国先河的率先之举。
但是,据广东省国资委权威人士透露,以上措施并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该人士同时透露,新方案上报国务院国资委时,受到高度评价。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保民博士对此分析,无论地方还是中央,国企改革滞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企领导人改革没有到位。“目前的国企高管往往不是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自己的管理企业的绩效,而是看上级领导的眼色行事,现在企业往往并不缺少人才,而是没有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应该说,广东的举动表明国企改革在人事干部制度的任用方面迈出了重大一步。”李保民同时强调,国企改革任重而道远,非可一蹴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