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庙会经济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17:34 财富时报

  文/刘 方

  从1985年首届地坛庙会举办,恢复庙会这项古老的民俗活动以来,已经过了21年,庙会由少到多,由弱小到壮大,已经和年夜饭、春节晚会一起成为中国人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道节日大餐。2006年的北京春节期间几乎各个区县都有主题鲜明的庙会举办。一天就有10场庙会同时开场,而由此产生的巨大的庙会经济更是让众多的商家趋之若鹜。据统计,不少
主办者庙会期间的收入能够超过千万元。

  2006年,根据去年颁布的《北京市大型活动管理条例》,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不再作为庙会的主办单位,而是由独立法人资格、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和资质的公司承办。春节庙会将向“产业化”转变。庙会经济在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下越见兴旺。

  “

蛋糕”是这样做成的

  尽管众多的庙会主办单位对收支情况讳莫如深,甚至连声哭穷。但是仍然无法减低庙会经济这块巨大蛋糕的魅力。

  旧时代的庙会是民间自发的。现代的庙会作为春节的一项内容,或者说是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政府部门出面组织的,正经八百的当成个事儿来做。搞点创收也是理所当然的。首先是门票。今天的大部分庙会是在公园举办,自然要收门票。地坛门票6元钱。八天来了100多万人。也就是600多万元。其次是摊位费:几年前开始摊位拍卖。摊主们免去了连续排队四天四夜的辛苦。但是一个摊位也从两三千上涨到一万元左右。地坛庙会有600多个摊位。这一项又是600多万。

  租到摊位的摊主一般三天就可以收回成本。庙会上百货的利润率一般为50%,小吃则更高。平常在马路边上屡见不鲜的小吃只要进了庙会就身价倍增。一个煎饼5元,一串糖葫芦3元,一碗茶杯大小的紫米粥5元,羊肉串10元三串,六七片灌肠也可以卖到4元。

  糖葫芦一天卖出8000元,风车日销售额逾两万,玩会儿游戏吧,百多元扔进去了可以赢个玩具小狗小猫钥匙链什么的。从来没听说过天上掉馅饼,可是春节庙会上的摊主们却真实的体验着什么叫天上掉馅饼,而且还不是一般的馅饼。“这哪是做买卖,简直和捡钱一样。”一个摊主的感慨最能说明春节庙会的含金量有多大。据统计,春节期间,北京各大庙会的游客累计达到400多万人。平均按每人消费50元计算,就是2亿元。

  北京的“庙会经济”除了使主办单位和摊主大赚一笔外,同也也拉动了周边商业的增长。

麦当劳
肯德基
、全聚德、三千里等快餐名店靠庙会着实火了一把。商业发展相对平淡的宣武区甚至希望通过再现厂甸老北京风味庙会作为旅游“突破口”,以“庙会经济”来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庙会经济发展潜力的巨大可见一般。

  庙会的盛况已经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英、美、俄、日、西班牙等国15家新闻媒体都给与了不同形式的报道。这在将来会产生多大的市场效益还无法计算。但是已经为庙会经济对国际空间的开拓做了一定程度的舆论准备。

  北京庙会经济的规模虽然令人咂舌,但是与南京夫子庙和上海城隍庙的庙会的规模还有一定的距离。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春节庙会更是遍地开花。今天的庙会已远远超出了其“民俗文化的集散地”的文化内涵,而演变成一种“一日能销百万钱”的喜庆消费新方式,成为春节“假日经济”的顶梁柱。

  再加点奶油

  “碧眼胡商,飘洋香客,腰缠百万,列肆高谈。”昔日的中国庙会不仅仅是中国之间做生意的良好场所,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穿梭其中。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庙会重新恢复之后,还是清一色的黄皮肤黑眼睛。但是这几年金发碧眼的“洋人”再次成为庙会中的一景。

  洋游客、洋演员、洋摊贩随处可见,石景山游乐园的洋庙会和朝阳公园的国际风情节等“国际风情”浓郁的庙会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捧。中国传统的庙会文化正在日益的“国际化”。

  与此同时,“庙会”的含义的外延性也正在扩大,海外华人社区的节日民艺展示活动具有很强的庙会特征。而新的庙会形式再在不断的出笼,文化馆的“室内庙会”、体育场的“体育庙会”、网上的“e庙会”、汽车庙会、图书庙会、手机庙会以及一些商场、商厦等现代化大型建筑中的各色庙会纷纷出现。庙会文化和与之相伴的“庙会经济”正在不断拓展新的空间。

  庙会越来越火爆,关注庙会经济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办庙会当作每年春节的必须项目,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庙会经济中获得持久的效益。庙会经济就如同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胜负优劣,以待将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