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16:07 消费日报 | |||||||||
本报记者 史晓菲 近日,从商务部传来消息,2005年,我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13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1%。中国—东盟贸易合作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数据显示,2005年1—11月,中国—东盟贸易额达1172.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
据商务部介绍,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中国—东盟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由1975的3.55%%升至2005年1—11月的9.14%%。 此外,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双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地位逐年提升。2000—2004年间,中国与东盟双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年均增幅达42%%,占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也从2000的27.1%%增至42.2%%,高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占外贸的比重13.9个百分点。东盟成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中国第三大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伙伴、第一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逆差来源地。 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贸易呈现新的发展特点:其一,双边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中国—东盟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由1975的3.55%%升至2005年1—11月的9.14%%。其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双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地位逐年提升。其三,双边贸易中中方持续逆差,2005年逆差略有减少。自1993年起,中国对东盟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2004年,中方逆差达200亿美元。2005年我国对总体进口实行宏观调控,自东盟进口增幅放缓,1—11月中方逆差同比下降7.2%%,达175.8亿美元。其四,三资企业在双边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中,三资企业进出口额占一半以上。2005年1—10月,三资企业与东盟国家贸易额为637亿美元,占总额的60.6%%。 然而,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要实现对东盟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中国传统罐头品种对东盟市场的出口秩序从乱到治,经历了十几年的过程。在这十几年间,中国对东盟出口的肉、鱼罐头的价格已经降到了无法再降的地步。有相当一部分东盟国家的消费者也因中国罐头品质不稳定,而放弃选用。中国罐头行业为此遭受的损失难以估算。”记者最近从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技术中心获悉,虽然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罐头出口的第四大市场,并且正以每年增长近万吨的绝对增幅持续增加从中国进口罐头的数量,但是这些成绩的背后也曾经历许多风浪。 在我国出口体制改革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罐头对东盟地区的出口秩序混乱,竞争日趋无序,或滥用商标,或低质低价。更有甚者,内外勾结,冒牌走私。一时间,中粮品牌似乎谁都可以生产或使用,梅林品牌同样也屡遭冒用。正规进口商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正规生产企业更是受到价格冲击,产品质量千差万别。低质冒牌产品靠价格不断挤占正规产品的市场,以肉类、鱼类罐头最为严重。产品质量问题使得新加坡和菲律宾有关政府部门不再相信中国对应的政府职能部门,派官员对中国罐头出口企业进行重新认证。一些因硬件设施比较陈旧而又遇到体制转变无力负担改造费用的原来属于正规企业的罐头厂,因此被取消出口资格。在外力的帮助和国内正规企业的奋力打假下,出口秩序才有所好转。2004年,中粮集团改变了原有品牌的管理办法,统一归口由中粮工业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管理,为混乱的品牌管理画上句号。 同时,就普遍范围来说,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和东盟的贸易结构中,制造业产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初级产品的比例逐渐缩小。 从总体上看,东盟与中国发展水平很接近,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很相似,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同一层次,特别是在纺织、服装、鞋类、皮革箱包等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上。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结构看,主要是一些纺织品、中低档服装、陶瓷制品等。而亚洲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如韩国与泰国,其出口产品结构也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与韩国及东盟国家的出口产品存在着严重的同构性,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顿失,竞争力日渐削弱。 面对东盟广阔的消费市场,如何推动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扩大消费群体和适时提高价格、保持产品优势、规范出口秩序、提高产品信誉,仍是当下出口行业最迫切的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