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称银行引资无碍金融安全 外资威胁说画句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07:03 东方早报 | |||||||||
早报北京专稿 艾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昨日在北京明确表示,银行改革过程中引入战略投资人不会危及金融安全。央行旨在通过这一清晰的表述,为历时近半年的“外资威胁说”画上句号。
吴晓灵在昨日举行的中美经贸论坛上表示,对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国的监管当局提出了“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竞争回避”的原则,在国家保持绝对控股权的前提下增加海外投资人和社会公众投资者,将会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截至2005年底,已有25家外资银行向中国20家中资银行投资入股,总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外资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比例已超过15%。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担忧,有关“国有银行遭到贱卖”以及“向海外战略投资者大量出售国有银行股份会影响金融安全”的争论不断见诸报端。这股争论迫使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苏宁、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以及四大行领导等金融高官在诸多场合做出回应。 吴晓灵则在昨日主动谈及这一话题。她表示,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引入战略投资者,主要目的是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是为了促进中资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在银行改革过程中引入战略投资人不会危及金融安全。 她表示,金融安全从微观上讲,是要保持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不要因个别机构的经营不善而导致系统性挤兑风险;从宏观上讲,是保持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保持币值和汇率的稳定,不出现剧烈的波动,是一国的宏观调控能力问题。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让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绝对控股权下变得更健康,不会影响金融安全。 “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宏观上把握国民经济的结构均衡,让经济运行机制更具灵活性,让我们的经济运行有更强的适应性,否则会殃及具体金融机构的经营。坚持改革开放,理顺大体制是金融业长治久安之计。”吴晓灵表示。 作为上述争论的另一方面,许多学者认为,国有银行出售股权也应该对民资开放。国务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引进民营资本作为第三方投资者参与竞价,也有助于化解外界对于国有银行“贱卖”的担忧。 昨日,吴晓灵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作出了迄今为止高层最为积极的回应。她表示,“在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同时引入国内投资人是我们所期待的。这要求我们加快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让中国的投资人享受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 此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已经作出表示,2006年银监会将改进市场准入监管,引导民营资本等国内外资金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组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