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专利:为金融创新撑起保护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09:34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谢利

  2003年初,某外资银行在华抢注专利事件经媒体报道后,一度引发人们对国内金融业专利保护的担忧和争论。在金融市场即将全面开放之际,对于中资银行来说,专利意识的淡漠不仅意味着自己苦心打造的创新成果有可能被人轻易“拷贝”而去,同时还将被他人的专利垄断挡在市场竞争的大门外,甚至要付出高额的专利费用或赔偿金。

  应该说,这一专利抢注事件给中资银行敲响了警钟。当年,就已经有多家国内商业银行在此方面有所行动。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看到,2003年先后有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以及上海银行等申请了“发明创造”类专利。时隔不到两年,兴业银行的“实现不间断服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于2005年7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该银行也成为第一家以业务系统和方法作为专利客体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国内商业银行。

  据了解,目前国内专利分三种: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此前中资银行申请的主要是一些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类,与外资银行主要以商业方法为主的发明创造专利相比,无论在“含金量”还是影响力方面都相去甚远,即便是已申请的一些发明创造专利,也鲜有涉及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方法和流程。从这个层面上说,兴业银行此番获得的发明专利成果,填补了我国商业银行发明专利授权领域的一项空白,对于中国金融业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也是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挑战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目前,不仅

银监会已专门成立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负责协调和推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活动,各家银行也纷纷加快创新步伐,并由此掀起业务创新的新高潮。据记者了解,近来中资银行较具代表性的业务创新活动主要涉及电子银行、
银行卡
、衍生产品和商业银行个人
理财
等。其中,电子银行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以及银行卡产品,由于主要基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因此已经成为银行申请专利保护的热门。以兴业银行“实现不间断服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为例,这项发明专利通过利用若干数据库的处理,使银行得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避免了银行原来由于内部日终批处理业务和年终结算业务不得不暂停营业给客户带来的不便,有效促进了银行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从全球范围看,银行创新业务正呈现出国际化、复杂化、电子化趋势,这对我国银行的业务创新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金融发展和竞争有了新的内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不仅成为金融创新的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提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大力推进“科技兴行”战略的同时,也在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记者从兴业银行了解到,从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到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该行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03年以来,他们已陆续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6件专利申请,其中既有发明专利申请,也有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有关专家表示,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到今年底,我国政府将取消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地域及客户限制。届时,中外资银行将在更广泛领域展开正面交锋。通过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仅将为中资银行的金融创新撑起一把“保护伞”,同时也将由此带动和促进金融创新的进一步提升。从实际情况看,2003年以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各项专利呈大幅递增态势,特别是涉及业务系统和方法的发明创造专利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不仅表明中资银行专利保护意识的觉醒,也显示出金融业快速发展中业务创新所具有的强大活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