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新南向微风渐起 台企投资转移印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07:2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王如晨 发自上海

  就在台企加速“西进”大陆之际,部分台湾企业却改变投资风向,掀起“新南向”势头。

  “新南向”的目标主要是印度。

  2月11日,定位于民间投资组织“中国台湾-印度协会”成立。《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在该协会领导下,12日,已有一班台湾高科技人士赴印度考察。

  “我觉得还是要依据产业本身来制订投资策略,否则可能会吃苦头。像以前韩国、日本企业也曾有过分散投资风险的讨论,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到印度投资,但结局不好,最终还是转向了中国大陆。”商务部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院的研究员徐长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新南向”冲动?

  事实上,早在2001年左右,某些台湾企业便发起了“南向”之风,意在分散资金过于集中大陆可能导致的风险。不过,那时的目标主要是东南亚,尤其是越南、菲律宾等国。而“新南向”的目标主要是印度。

  记者获悉,广达研究院院长刑智田、英业达副总林钦文与产品研发部门的林达德、力晶半导体副理陈怡君均在此次赴印考察团之列。

  全球最大电源供应器制造商台达电子资深公关经理周志宏表示,台达电会随着客户走,只要某一市场有需求,便会考虑进入。

  “事实上,我们多年前就在中国大陆、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全球各地设立了据点。2003年7月,还通过泰国子公司的一次收购,在印度获得了一座工厂。”

  手机芯片设计公司瑞铭科技董事长郑敦谦称,有可能将部分芯片开发计划外包给印度,甚至不排除在印度设立设计中心的可能。而另一家关联芯片设计公司智微,不久前也与印度方面频繁接触。联电公司旗下IC设计企业也正有意进军印度。

  鸿海集团发言人林章德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印度是有潜力的市场,客户到哪投资,我们便会在哪落脚。去年11月底,有消息称,鸿海欲在印度投资10亿美元设立手机生产基地,但一直没有得到当事方确认。

  取代“西进”运动?

  “印度当然非常有潜力,尤其是它的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高科技产业的亮点。而且,2003年9月,印度还专门制订了针对制造业的发展政策,也确实吸引了一些外资进入。”徐长文表示。

  他同时指出,印度在基础设施方面还远远不够,另外政府机构的工作方式、办事效率也有待提高。他认为,印度短期内取代中国大陆,成为台企首选投资地不太可能。“事实上,印度去年全部外资额度也就在140多亿美元,与中国大陆相比,差距非常大。”

  “对台企来说,有‘同文同种’优势的大陆却是印度乃至其他国家无法取代的。”

  据记者了解,对投资印度事宜,广州台商会长吴振昌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投资印度还是冷处理比较好,讲归讲,到底怎样做,是另外的事情。

  美台商会长韩儒伯上周也公开宣称,全球制造业正加速移往中国大陆,如果台湾自我设限,将会对其继续成为世界工业的伙伴、供应者和用户的重要地位造成伤害。

  台湾某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中国台湾和印度之间的贸易额仅为19.3亿美元,台湾地区对印出口占其总出口的0.61%。

  而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之间的经贸额远高于上述数字。

商务部统计,2005年,两岸间接贸易额达912.3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746.8亿美元,台湾自大陆进口165.5亿美元,台湾顺差581.3亿美元。大陆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而台湾则是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