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短缺成为制约长三角发展要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5:31 《中国投资》 | |||||||||
长三角地区集中了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城镇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等原有的优势,同时也具有规模效益、交易成本、分工、信息、外在效应、基础设施及其服务、竞争和企业活力、要素流动性、企业和产品声誉等方面的后天优势, 是当今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经济区域。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工业总量,并且这种集中的趋势还在加强。
从资源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客观规律看,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必然要向一些优势地区集中。以较少的国土面积,实现产业聚集,创造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在强调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的趋势。其结果,可能会加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必须看到,由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为中央政府增强转移支付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地区产业布局的微观利益,应服从资源利用的宏观效益,不应再重走上世纪50~70年代各地区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老路。 随着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土地短缺开始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长三角很多地区,已普遍存在企业排队等地的现象。由于土地总量不足是客观事实,土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势头。 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下降。2005年1~3季度,长三角地区实现生产总值达到24154亿元,平均增速14.1%,增速比2004年同期回落了1.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同样有所减慢,1~3季度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663亿元,同比增长23.1%,比2004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16个城市1~3季度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19亿元,同比增长19.5%,比2004年同期回落了8.7个百分点。长三角投资增速一改多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局面,1~3季度长三角地区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协议项目明显减少。长三角地区是近年来全国利用外资总量最大、势头最猛、增长最快的地区,但2005年1~3季度利用外资出现新情况,协议注册外资低速增长,增幅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城市协议注册外资511亿美元,同比增长11.4%。苏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城市协议注册外资和实际到位外资均出现同比负增长,其中最大的同比下降近20%。 土地价格急剧上升,导致地区投资环境和企业生存环境趋于恶化。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对全国51个大中城市地价监测结果,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价上涨为6.9%,其中商业、住宅、工业用地的地价增长率分别为7.33%、12.16%、2.24%, 均大于全国各类用地平均增长率;2005年第一季度,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均地价水平为2019元/平方米,与2004年第四季度末比增长了2.37%,地价绝对水平和上涨速度均为全国最高。 与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总量限制相比,耕地保护制度实际上是限制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截至2003年底,浙江省耕地面积3188万亩,划定基本农田2711万亩,建设用地只有400多万亩。按照前些年使用量的平均增幅,浙江在土地上的回旋余地已经很小。国家给江苏省划定基本农田的保有量为6606万亩,但具体很难落实,上山下滩成为江苏省各地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唯一选择。 长三角地区的土地政策还有没有调整余地?对于像长三角这样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地区实行基本农田制度是否合理,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北京中经财富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曹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