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兰世立:福布斯把我低估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4:37 《中国投资》

  ○ 程磊

  作为东星集团和东星航空的董事长,兰世立首次以20亿元的身价,位列福布斯2005中国富豪榜的第70位。不过,兰世立还是幽默地表示,“福布斯把我低估了。”按照兰世立透露的信息,东星集团的资产在20亿到30亿元之间,每年赢利5亿元。而东星集团几乎100%由兰世立拥有。

  这个不到40岁的财富新贵的名字引人关注,是因为在2005年11月,作为一个正在孕育之中的中国民营航空公司的法人代表,兰世立与欧洲空客公司、美国通用金融航空服务公司签署了总金额达120亿元人民币的购机、租机合同。“120亿元”相当于去年中国各家航空公司全年利润之和的2倍,无论买飞机还是租赁飞机,这都创造了“中国民营航空第一单”。根据测算,如果未来5年中国航空市场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这120亿元将造就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

  融资租赁的秘密

  2005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中国民营航空业的“元年”,当奥凯、春秋还在以一架租用的旧飞机谨慎地开始飞向蓝天之时,后来者兰世立却另行其道,创造了“融资租赁与卖方信贷的新模式”:10架A320飞机直接从空客公司购买,由空客公司提供信贷支持;10架从世界最大的飞机租赁商美国通用金融租赁公司租用,按融资租赁方式每年支付租金、利率,到期后所有权转移到东星。

  据兰世立透露的“五年规划”:前3年租,后2年买飞机;根据租赁合同,前3年每年按照3架、3架、4架的速度引进租赁飞机,最后2年,将以每年5架的规模购买飞机。每架空客A320飞机1年租金300多万美元,总价值60亿元的10架飞机,10年的租赁总额25亿元左右,平均每年租机成本2.5亿元。另外购买10架,只需首付10%,在第四年后付清,其余在15年内偿还。据此计算,前5年创业初期,兰世立总共只要支付10亿元(约4亿元租赁费以及6亿元首付)在飞机租赁以及购买上,从第6年开始,每年要固定支出约2.5亿元租赁费、3.5亿元偿还银行的本金,此外还有银行利息。

  而且,东星订购的飞机不是一起到货,钱也不是一次付,如果按照平均每架飞机6亿元(假定融资租赁价格与购买相仿)、分10年付款的方法计算,东星只需在第一年掏出1.8亿元,以后每年的支出逐步上升,在第6年至第10年间达到最高的12亿元,然后逐年下降。

  飞机融资租赁,是国际上通常的操作方法。通常国外贷款人在提供融资时,要求中国的银行担保。利用融资租赁,空手进入航空业的故事,有人做得更早。10前陈峰创办海航时,更是两手空空。以1000万元起家的陈峰,用在华尔街说服索罗斯的奇遇,募得2.5亿元,并以此为信用担保,向银行贷款6亿元滚动发展。海航的诀窍就是向银行贷款买一架飞机,再把飞机抵押买第二架飞机,再把这两架飞机抵押买更多的飞机。只要运营能产生现金流,且现金流足以偿还利息,就能够持续经营。最后,用无需偿还的股权融资,解决到期贷款支付。航空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要想做成气候,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非常关键。以海航为标本观察,其历经股份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B股发行、A股发行,几乎把握住每一次机会,才能在12年里,成为拥有机队规模超过110架,总资产400多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第四大航空公司。

  但东星此次获得美国通用的同意,无需东星提供银行担保,“是美国通用全球首例”。为什么东星航空会有这样破天荒的待遇?兰世立说:“他们请国际上知名的投资银行来做评估。就像考大学,分数达到了他就录取,达不到就免谈,就这么简单”。更让兰世立兴奋的是,美国通用方面还特别为东星免除了60亿元的银行担保,“这在全球也是租飞机不交担保费的第一单”。

  现在至少从理论上说,兰世立凭美国通用的免担保许可,拿到飞机开始运营。只要有国内银行跟进放贷,就可实现滚动发展的第一步。但兰世立似乎尚缺少一个股权融资的路径,但他表示:“对资本市场暂时没有兴趣,现在还没有这个资金需求,我们就是农民式的,有多少钱干多少事。我们整个集团的贷款不到一个亿,也许经济学上考虑这不合理,但是长期来说对企业是有利的”。

  航空大梦

  兰世立的东星航空公司2005年6月在武汉挂牌成立,注册资本8000万元——这是民航总局规定的注册资本下限。

  “民航业是一个高投入,低收益的行业”。兰世立称,东星集团的民航业务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收支平衡,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盈利。兰世立做事喜欢“颠覆”常规,现在投身航空,与其他人的谨慎相反,一开始,兰世立就摆出了“规模经营”的架势:在2006年5月,东星航空第一次上天就可以达到3架飞机的初等规模。根据我国《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规定》,设立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不少于3架购买或租赁并且符合相关要求的民用航空器,东星航空每年租赁飞机费用就要近2000万元。按3架飞机算,每天的运营费用接近300万元。而5年后,每一天一睁眼兰世立就要面对超过200万元的“债务”(如果按照5%的商业利润计算)。

  要赚够这每天的200万元,就需要兰世立的20架蓝色飞机,每天每架至少飞5个航班,按照100%的客座率,运送1000名客人,从每个客人的机票中赚去至少100元利润。那时侯,兰世立刚好可以“还贷”。

  当然,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前提是中国航空市场能按照东星航空引进飞机的速度,未来5年内以平均每年50%以上的速率发展。中国航空市场果真会如此“急速”发展吗?

  以浦东机场为例,本来是按照“15年不过时”来设计承载容量的,可是没几年已经达到目前年运载2000万/人次水平;北京机场也是这样,原打算“10年不落后”,现在已经基本饱和,还要建三期。

  中国13亿人口,全中国的航空公司目前拥有的飞机只有780多架;美国有2.5亿人口,却拥有5000多架飞机,二者的人机比相差悬殊。就是以中国4亿城镇人口来计算,也差距很大。

  “中国目前90%的人还没坐过飞机,中国航空市场的惊人潜力是难以想象和预测的,而国有三大航空公司发展太缓慢,心有余力不足;美国波音公司曾预测,中国未来10年内需要新增加2000架飞机,而我认为中国未来5年就需要2000架飞机”,兰世立坚定他对未来的乐观判断。

  此外,航空业不符合完全竞争的市场理论,重要的黄金航线和空港,并不是竞争性的。强势航空公司对登机口的长期租约、对航空起降时刻的垄断、对常客的积分激励机制,对新进入者都是巨大的挑战。

  但是要冒险,兰世立还得说服民航总局。他为民航总局描画出的东星航空未来运作模式是“不做廉价航空,只在服务上形成

竞争力,脱离计划经济的背景,做一家市场化的航空公司”。事实上,兰世立在与民航总局的沟通中,也获知不能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线。

  对最糟糕的结果,兰世立也考虑过:“出路只有三条:被人收购、宣布破产、资产重组,但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只有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猜测是猜测,做法是做法,至少我现在没有这个想法,其实谁都想做好 ,但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怎么做都难说”。

  十年聚富

  兰世立起步的具体情景难以考证,但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对冒险有特殊的偏好。1990年,兰世立从

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政府机关,因为不耐烦为领导写发言稿,后来去了海南闯世界。他当过公关经理、实业部长、总经理助理、投资项目经纪人。创业的念头像野草一样不断蔓延,他疯狂幻想着在商海中一试身手。

  兰世立的第一个商机发现得非常偶然。“1991年,我有一次发现有人用计算机打字。我想,如果我们机关办公室都用它来打字不是挺好吗?出国在酒店结帐时,发现酒店消费的明细打印得十分清楚。中国的酒店为什么不行?”1991年6月5日,兰世立迎来了自己的25岁生日。这一天他靠从朋友那里借来的50万注册成立了东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当时武汉的电子一条街上,别的企业都在“倒”电脑,兰世立却决定东星要做“文字处理机”,并积累了“第一桶金”。

  迅速成功使兰世立相信自己能够开发出一片市场,“1992年我在武汉开了一家集酒店与娱乐一体的‘东宫’,结果一炮打响,一天几十万的营业额,现在即使一个五星级宾馆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继投资1000多万元在东宫之后,兰世立又在汉口建了“西宫”。

  1996年的那次宏观经济调控给了兰世立一次真正的打击。他费尽心血筹建的“东宫”和“西宫”酒店在那一年先后被迫关闭,他本人几乎陷入绝望的境地。但很多时候,磨难也是好事的开始,就在1996年后,他开始讲究投资技巧。当时,兰世立顶着

房地产投资高峰期已过的逆流,开始在房地产上不断斩获,出人意料地策划收购了毗邻东宫的处于停滞的工程项目,投入巨资建成了东星人自己的大厦——东星大厦。在东星大厦竣工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整栋大厦就销售一空,使得同行业刮目相看。此后,兰世立先后运作了一系列房地产开发的项目,比如宜昌、孝感的安居工程和武汉沙湖小区、宜昌桃花岭宾馆等等,均大有斩获之后退出。之后,兰世立投巨资开始一条公路的修建项目,成为了中国私人投资公路项目的第一人。2年前,他不顾内外反对,在深圳投资数亿建成甲级大厦,在短短时间内即告售罄。如今,总开发面积42万平方米的CBD武汉光谷中心花园,“每天约有两三千万的现金入账”。

  同时,兰世立投资数百万元人民币,就在有准备有预谋地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旅游业。“当时,我在香港通过旅行社买票,发现比航空公司直接卖的票价格低一半,我买了个便宜。后来我发现国外的航空公司基本上不自己售票。航空公司再大,也不可能在全国都有代理点。这是个极好的商业机会。而国内在1995年前都没有私营旅行社。国内不批,我就到新加坡收购一个,并在国内注册了一个广告公司,等待时机。1998年国际旅行社业务获批,但是只能做入境,不能做出境。我又等了4年,等到全面开放之后,我在2002年开始收购其他旅行社,2003年进入全面收购期。现在我们在全国有50多个点,目前是全国民营旅行社中最大的”。

  就这样,兰世立以他超前的目光、敏锐的嗅觉,提前介入一个个新兴的行业,到鼎盛时期后又迅速地撤出来,使自己资本的积累速度大大加快,并且回避了风险。

  自“8·31”大限后,地产商拿地异常困难,且银行惜贷,并规定项目自有资金比例提高到35%。兰世立开始退出房地产,以房地产和旅游业务反哺航空业务。兰世立称:“我们的旅游和房地产有20~30个亿的钱要出来,这也是我们投航空的原因,要找新的产业投资,现在投房地产就像赌博”。

  兰世立对未来还有比航空更大胆的设想。“我们未来还有一个要投,可能做的比航空还要大,就是电信”。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6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