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的投资之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1:05 《中国投资》 | |||||||||
○ 魏刚 当瓦特发明蒸汽机时,他并没有预见到由此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广泛使用让人们看到了制造业对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放眼当今的世界强国,美国、日本、德国无一不是依靠雄厚的制造业起家的。美国68
在《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制造业”被加上了“先进”的定语,这一点睛之笔无疑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那么,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先进制造业将以怎样的盛装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呢?为此,我们采访了相关专家,探寻先进制造业的投资之路。 制造业大而不强 “洋火”、“洋铁皮”,这些现在听起来陌生的词汇,曾经蕴藏着先辈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梦想。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制造业大国。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2005年9月举办的中欧经贸高层会议上透露,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顶梁柱”,其上交税金、从业人口占全部工业的90%,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1/3以上。 然而,和外国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陆燕荪认为,差距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低。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工业增加值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49%、日本的38%、德国的48.5%。 在产业结构上,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明显落后,装备制造业薄弱,结构不尽合理,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德国的46.4%。 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上仍然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我国所需大量先进设备,仍主要依靠进口。据统计,近几年我国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都来自于进口产品。 除此之外,陆燕荪指出,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也未形成。我国现有3万多家装备制造企业,但还没有一家能跻身世界500强。 由此可见,制造业地位举足轻重却大而不强,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状,同时在2006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环境下,也孕育着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投资路径。 投资路径一:技术创新 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十一五”期间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应该说,来自技术创新的需求是先进制造业的投资路径之一。 2005年6月底,第六届中国国际机械装备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德、日、美等国的高新技术装备,让国产产品相形见绌。在钢铁、石化、电力、纺织、建筑等15个行业,中国装备技术水平落后世界先进水平5~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30年。 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采用了“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在汽车工业方面,20多年来,通过直接利用外资,中国已经从国外引进了1000多项汽车技术。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汽车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仍然很低。 而在化工设备方面,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更为盛行。据《2005年中国化工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从1985年~2005年,中国通过利用外资或国有资金,采用引进工艺流程设计技术,成套进口全套装置。20年中,化肥生产企业先后进口31套合成氨装置、26套尿素装置、47套磷肥装置,总计耗资48亿美元;乙烯生产企业先后进口18套乙烯装置,总计耗资200亿美元。但直到今天,国内高技术的大型化工装置仍是国外产品的天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冯昭奎指出:我们的很多技术引进,似乎有一个公式,叫做“一号机进口,二号机进口,三号机还是进口”。比如,汽车制造设备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引进,集成电路生产线从60年代就开始引进,到了70~90年代我们还在引进汽车制造设备,引进集成电路生产线。这说明我们十分缺乏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应用、改进、提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机械工程系教授柳百成认为:“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特别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制造技术”。 著名区域经济学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在谈及我国制造业现状时也指出,“我国制造业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差,这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制约因素”。 但是对传统制造业和加工工业来讲,对经过原始积累阶段但缺乏现代公司运作知识的企业家们来讲,创新就好像是叶公好龙,这也恰恰在中国企业身上验证了美国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企业不创新是要死的,但创新可能死得更快”。这是因为,对传统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企业而言,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和新的企业管理制度,更需要新的市场和资金。 很显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只重视引进不注意消化吸收。在柳百成看来,“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已经有较好的基础,也有一批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和初具规模的企业,应该通过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跨国公司不断研制出新产品,如果我们完全依赖引进而不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就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永远也掌握不了制造产品的核心技术。 2006年,相信自主创新将是先进制造业的主旋律之一,而在这方面的投资必将大有可为。 投资路径二:产业升级 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2006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也刻不容缓。由于现代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制造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向集群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在著名区域经济学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看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趋势不断发展,即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特定地区有机地集聚在一起,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 在产业集群化中,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地理分布上相对集中的企业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 在英国共有154个集群,分布在18个地区,覆盖很宽广的部门和技术范围。英国北部的集群倾向于汽车、金属加工等制造业。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德国索林根的刀具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群等,都是世界上较为典型的产业集群。 在制造业集群化的同时,装备制造业正向全面信息化方向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冯昭奎指出,其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DIMS)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并向制造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将实现产业的信息化、软件化、高附加值化。从技术发展特征看,表现为技术的融合化;从产品发展看,表现为产品的高技术化,即产品的高附加值化、智能化和系统化;从系统管理角度看,表现为集成化(包括系统集成、软件集成、技术集成和接口集成)和网络化。 网络技术正在加速制造业全球化的进程,并正在改变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和流通方式。电子商务和IT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消费、流通方式,并在贸易领域引起了巨大变化,加速了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化进程。 就产品制造而言,制造网络化在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将设计、生产、销售乃至服务一体化,网络化制造贯穿于从订单开始、经营活动组织的组建、产品的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产品全寿命周期;就产业而言,网络正在改造着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与组织结构,一些产业中纵向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契约分包的合作方式。 在冯昭奎看来,网络化的制造、销售、采购、售后服务以及承揽订货等方式,成为企业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工业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出现了一批运营网络市场的专业企业,从事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市场运营。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继续推进,电子化贸易手段普遍使用,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和电子资金转账(ETF)等,以及商品标准趋同和贸易合同标准化均为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打破因信息和渠道垄断造成的壁垒。 随着集群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的增强,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及与此相关的领域成为吸引投资的又一个热点。 投资路径三:热点产业 无论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升级,对关注先进制造业的投资者来说,都是产业投资的大方向,而在具体操作中往往要落实到具体产业层面上来。在《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出台后,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关的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政策。从中我们可以简要梳理出先进制造业中值得投资者青睐的热点产业。 装备制造业是先进制造业中的主要部分,2006年装备制造业主要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在投资策略上,既要考虑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一战略决策的长远影响,也要考虑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在具有潜在投资机会的细分行业中,机床行业产值已经连续三年实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数控机床的需求将继续维持旺盛状态,其市场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替代普通机床的需求,二是汽车、军工等行业技术升级所激发的对精密机床的需求。过去五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实现了超高速发展,金属加工机床产值的数控化比率从2001年的26.2%提高到2004年的32.7%。2005年1~9月数控机床产值同比继续增长18.40%,考虑到我国机床数控化比率较发达国家70%以上比率差距较大,所以未来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2006年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已经启动,铁路网建设和机车车辆购置速度都在加快。预计机车车辆投资占铁路总投资的比重将在较长时间内高于25%,未来15年年均铁路投资约为1200亿元,每年机车车辆投资额将达到320亿元,较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85亿元,增长70%以上。因此,未来15年,我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将处于持续繁荣的黄金时期。 近两年接二连三的重大矿难事故唤起了政府、社会和煤炭企业对煤炭安全、高效生产的空前重视,“十一五”期间将是煤炭开采机械和安全设备普及和更新换代的高峰时期。根据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2010年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分别要达到95%、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要达到30%以上;平均劳动效率要比2005年提高50%;矿井资源回收率要达到40%以上。因此,煤碳开采机械和安全设备的投资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石油开采企业开始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采活动,并积极参与国外资源争夺,这将使石油开采机械制造业的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稳定增长。2005年1~9月,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累计投资达到908亿元,同比增长31%。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投资增长直接带动了钻采专用设备的快速增长。200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45.1%。在全球石油开采活动景气度持续上升的大背景下,2006年我国的石油开采机械制造业有望继续维持景气上升趋势。 在信息产业方面,3G的未来市场规模值得每位投资者倾慕,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预测,如果我国3G网络在2006年启动,到2010年我国3G用户累计将发展到2亿户左右。我国3G运营业务收入将上升到3000亿元左右,5年累计业务收入可望达到1万亿左右。预计从2006年到2010年,3G业务占移动业务收入的比重将由7%上升到50%以上;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则会达到30%左右。而现在TD-SCDMA 3G标准已经具备单独组网的能力,并且TD-SCDMA产业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3G时代即将来临。随着3G牌照的发放、电信业的重组、TD-SCDMA的测试和商用进程的逐渐推进,普遍预期3G的正式启动将极大地提升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与3G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包括电信运营、电信设备制造、电信系统软件和集成的设计与制造、3G手机制造等行业都蕴涵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在大力发展3G的同时,集成电路、数字化音视频、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也将在2006年飞速发展。 除了以上两个热点产业外,高技术产业、生物产业与国防科技工业也是2006年发展的重点。高技术产业,要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生物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 在国防科技工业方面,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继续调整改造和优化结构,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增强平战转换能力。 以上热点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使关注先进制造业的投资者更加有的放矢,从众多投资路线中找到自己适合的捷径。 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一年。发展先进制造业不仅可以发展生产力,也可以改善生产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之一的先进制造业,也必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的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