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专家建议成立三峡特区助库区复兴 筹建三峡银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2日 10:00 中国经营报

  作者:周远征

  重庆市忠县川东交易市场,是民营企业金厦集团投资兴建的贸易市场。由于资金不足,银行无法贷款,该公司负责人不得不向民间借高利贷:借款1500万元,每年承担的利息高达700多万元。

  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在库区网点的撤离以及信贷权限上收,本就陷入“贫血”的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雪上加霜。川东交易市场正是缺血的三峡库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近日,2006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上,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为库区融资困难开出药方:筹建三峡银行!

  “输血”不成反“抽血”

  “库区发展面临找项目难、寻业主难、用地难、融资难等四大难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纲有在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会上称,“难题又集中体现在后两者。”

  去年8月底到9月初,重庆市人大四个分队,分赴库区7个区县对产业发展进行详细摸底调查。而7个区县,均不约而同将融资难列为库区发展亟待解决的头号难题。

  作为三峡库区的经济枢纽,万州历来四通八达、商贾云集。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马正其说:“截至2005年6月,该区存款余额为179.6亿元,而贷款余额仅为92.7亿元,存贷比为1.93比1。要么是躺在银行睡大觉,要么是被各大银行抽走,转移到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说,各大商业银行大规模撤离营业网点以及银行上收信贷权限,应被输血的库区反被抽血。

  被抽血的还不仅是万州,开县、忠县、云阳等地也有同样遭遇。

  人行重庆营管部统计显示:2004年库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058.8亿元,较1997年增长2.6倍,年均增长20.3%。而当年库区人民币贷款余额仅为604.2亿元,虽然是1997年的1.94倍,年均增长9.9%,但库区贷款增长幅度低于全国3.3个百分点,低于重庆主城区6个百分点。

  在面临融资困难、土地紧张的双重困境的同时,库区产业重复建设严重,也成为一大难题。据悉,重庆青蒿种植在酉阳和丰都,已经形成规模。但目前又有涪陵、黔江等地准备上马青蒿种植项目。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康纲有表示:“如果不进行产业统筹协调发展,部分区县还没有搞起来就完了。”

  目前,重庆库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也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李勇分析,产业布局由于资源的趋同性,导致不少区县项目策划雷同。这需要政府从宏观上进行规划和指导,否则到时候自相残杀,会使库区的产业发展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筹建三峡银行解“贫血”

  资金,资金,还是资金!库区融资难成为上自中央,下到地方一致关注的问题。成立一家新的商业银行,直接支持库区的产业发展,似乎是大势所趋。

  重庆市政府一直在多方谋划,为库区融资寻找突破口。中国

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官员介绍,经过多方面努力,国务院已经决定在重庆开展建立“奖补资金”推进小额贷款到户的试点工作,计划在库区选择两个国定贫困县进行试点。其具体操作方式是:由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中拨出专项的“奖补资金”,用于贫困户贷款的利率补贴、亏损补贴或奖励。以此创新扶贫贷款的运行机制,切实解决扶贫贷款到户难的问题。

  不过,重庆市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分析,这种国家政策上的扶持,依然是输血型,要彻底解决库区发展的融资瓶颈,必须要赋予库区自我“造血”的功能。

  “目前,我们应当考虑成立专门的三峡银行。”黄奇帆说,这样让库区的资金、市民存款在库区之内流转,才能真正为库区的项目“造血”。如果让上海的金融机构到库区开银行,方案虽然可行,但钱一存进去就会流向外地。如让重庆本土的金融机构去开,则面临盈利等压力。

  实际上,在此之前,业界早就流传着成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银行”的说法,并有媒体报道称,该方案目前已经形成,将递交今年的全国人大讨论。不过,人行重庆营管部相关人士表示,方案已经上报到人行总部,但一直没有明确的答复。据说,这个银行一旦组建,其资本金将是目前万州商业银行的7倍左右,股本金额将达到20亿元以上。

  重庆三峡学院三峡移民经济开发研究所所长熊建立认为,这虽然不是解决三峡库区发展的唯一办法,但却是比较重要和有效的措施之一。因为万州商业银行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明显比各大商业银行要强得多。

  三峡特区助库区复兴?

  “解决库区融资难,只是解决库区一个方面的问题。”李勇指出,“库区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各个方面的复杂问题的结合体。”要解决库区的发展,仅仅从金融方面入手,仍然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标方式。治本之道,必须赋予库区一个特别的身份和特别的地位与权利。

  这正与目前专家们纷纷倡导的成立“三峡特区”遥相呼应。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蒲勇健博士在三峡库区(重庆)经济发展暨金融服务高层论坛上指出:“就像当年设置深圳作为特区一样,把三峡库区作为中央直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验区’。”他认为,只要制度合适,就不会没有投资来源。

  蒲勇健建议称,可以用工业资本在农村去租地,建立大型农庄,走大规模的

农业产业化道路。由贸、工、农一体化的规模经营,取代分散的小农经营。村民并不离乡背井,但身份转换成城里人,在农庄集中就业、居住。他认为,目前中国,既不能通过工业化消灭农村,也不能完全通过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解决农村收入偏低的问题。而以农庄的方式,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和打工,则可获得稳定的双重收入。

  他的这一提法得到了众多专家及学者的认可,重庆大学贸易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冉光和教授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冉光和认为,三峡库区可建成“国家级生态经济特区”,因为“建设三峡并不只是重庆的任务,而是全国人民及中央政府的任务”。

  熊建立表示,要拉动库区腹心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有一些特殊的政策。他介绍,在很早之前,重庆政府就在争取搞一个“自由贸易区”,不过当时是针对主城区,而不是库区。在发达国家,一般通行的是建立“自由贸易区”,美国就有100多个自由贸易区。这样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吸纳外部资源,为库区发展所用,三峡库区也不例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