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争端又起 价格联动再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 16:28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崔毅 来源:中国经营报 种种迹象表明,2月份,中国煤、电两大阵营围绕“电煤”价格的博弈,又将进入白热化。而此前一直力求“淡出”双方争战的发改委,也不得不再次介入煤、电之战。 发改委政策选择:打电保煤,还是扬电抑煤?
一位接近发改委高层的人士告诉记者,就在农历鸡年的最后一天,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还特地邀请双方代表长谈。谈话中,对于煤炭企业,欧表示,可以理解他们要求适当提高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的迫切心情。而对电力企业,欧也以“在适当时机可以考虑再次煤电联动”加以安抚。 此前,鉴于煤炭价格大部分市场化后,煤炭企业在与电力企业“顶牛”的过程中,因自身散、小、弱而所处的劣势地位,以及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1月1日,在“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欧新黔郑重宣布,取消国家一向采取的“干预电煤价格”的行政调控措施,煤价“双轨制”寿终正寝。 然而,国家彻底放开煤炭价格的努力,却在接下来长达10 天的衔接会上,遇到来自电力方面的“空前”阻力。直至会议结束,重点电煤合同几乎一单未签!以至于日前,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将去年12月份的订货合同直接“翻版”为今年元月份的电煤合同,而2月份也将继续“翻版”1月份的订货合同。电企抱怨,煤企报价太高,难以承受。 事实上,近两年来,电煤价格平均每吨上涨高达115.16元,涨幅73.8%。在此种情形下,电企抱怨也就并非空穴来风。据中电联燃料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在五大发电集团中,火电企业的亏损面逐步增大。而去年,由于电煤价格大幅上涨,大唐、华能的成本上升分别达46亿元和50多亿元。有关方面测算还显示,截至去年11月,即使经过了首次煤电联动,发电企业仍有吨煤13元的价格涨幅没有被消化。 于是,发改委风向渐变。其主管部门负责人多次公开表示,今年煤炭供给总体宽松,煤炭供需矛盾将明显缓解。显然,官方此种表态,客观上形成了对电煤价格涨势的打压。与此同时,发改委又联合铁道部、交通部春节后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部分电煤价格协商,保障2006年煤炭电力生产供应的紧急通知》,要求尚未签订重点合同的煤、电企业,必须于2月底前完成全年电煤合同和运输合同的签订任务,并明确表示,“适当提高重点合同电煤价格,有其合理性”。明眼人一目了然,发改委为电力企业下达了“最后通牒”。 一面打压电煤价格,一面警告电企:时不我待。发改委良苦用心跃然纸上。然而,对于因政府意志在煤电之争中表现的窘态所带来的资源价格上涨压力,发改委又将如何协调呢? 二次“煤电联动”预期带来电价上涨风险 舆论普遍关注煤电之争,主要源于两大基础能源部门的博弈可能造成终端销售电价的上涨。 去年4月底,为解决前年6月以来煤价上涨对发电企业的影响,经国务院批准,首次煤电联动政策实施,并宣布,自5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水平平均每千瓦时上涨2.52分。虽然随后各地没有“一刀切”地上调对居民的销售电价水平,但工商业企业承受的电价水平均相应有所上调。业内认为,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关键年份,以电价为代表的基础能源价格的上涨,多多少少是个负面消息。 然而,面对如今更胜一筹的煤电争执,目前来看唯一现实的办法,即是再次实施煤电联动,以舒解双方价格冲突,为尽快签订重点电煤合同扫清障碍。 电力界普遍认为,国家当初出台煤电联动方案时,已充分考虑到让电力企业自行消化煤价的短期、小幅上涨,以不致因销售电价随煤价上扬,而影响国民经济全局。这方面,煤电联动政策最短每半年实施一次,及每次实施时,电力企业须自行消纳煤价上涨30%的规定,都已对电力企业形成制约。因此,电力借煤价上涨要挟国家的说法并不成立。 然而,即使在今天电煤价格已达历史高位的情况下,煤炭方面仍坚持煤价只是恢复性上涨的看法。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的一位人士认为,电煤以前的低价运行,其实是对煤炭价值规律的严重背离。对于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对于安全欠账动辄百亿元的煤炭行业,煤价今天的恢复性上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理解。 业内认为,从发改委对待两大阵营“有抚有打”政策的反复性分析,国家适时出台二次煤电联动的可能性相当大。一是目前煤价高位运行趋势明显,且距首次联动已半年有余,电企要求国家兑现承诺的呼声高涨。二是经严格审计的电力上市公司的亏损面逐渐加大,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恐怕这些动辄“航母型”的大盘股会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