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过剩生产能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11:07 南方周末 | |||||||||
关注:过剩生产能力 ●过剩生产能力开始形成,这不是宏观调控的结果,而是经济过热的结果 ●产成品库存增长超过20%,GDP的高增长一部分是由于库存的增长产生的,这不是真实的增长
●供给过剩将使总需求趋于下降,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 那么,在这样一幅总体的图画后面,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值得关注的是什么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过去几年经济过热、过度投资所产生的过剩生产能力正在显现,当时宏观调控真正要防止的事情正在发生。宏观调控真正要防止什么?不是过热时的供不应求、运输紧张和电力紧张,而是经济过热之后的过冷——过剩生产能力形成之后,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过慢、经济过冷。这种问题现在正在发生。 这不是宏观调控的结果,而是经济过热的结果。在人们兴高采烈、投资旺盛、各部门坚决不说自己投资不热的高增长时期,形成大量过度的投资,要一年、两年后才能显现为生长能力。以钢铁而言,目前的钢铁消费总量是三亿五千万吨,但已经形成了四亿七千万吨的能力,而且新增产能正在以每个月600万—800万吨的速度在增加生产。 类似的问题正在多数的生产资料部门发生,那些盲目、过热的投资,刚一形成生产能力,就停在那儿了。而且,个别消费品的生产,也出现了过剩的个案。汽车和纺织品的过剩就很明显。这两个行业的问题是相对独立的,源于自身行业周期。 汽车在2001、2002年两年出现了50%-60%的销售增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大小汽车生产厂家都争相参与。至于纺织的问题,是因为加入WTO后对出口过度乐观的预期,引发了大量生产能力的投资。它与全国的过热有关,但主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周期。这两个行业自身的周期在前两年就发生了,叠加上2003年开始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高潮,加之总需求的过热,这三个因素一起导致了2003、2004年的经济过热,以及2005年开始的各个领域里的过度竞争。 过剩生产能力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其一,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现在不一定是真正的通货紧缩,但价格下降的趋势值得关注;其二,可能出现一些生产部门企业利润率的严重下降,亏损额大幅度扩大,这个现象正在产生;其三,存货大幅度增加,产成品库存增长已经超过20%(经济最热的2003年年初,经济增长10%,产成品库存增长只有5%)。产成品库存是计入年度GDP中的,也就是说现在GDP的高增长一部分是由于库存的增长产生的,这不是真实的增长。这些可能的后果中,最值得重视的是通货紧缩的趋势。 总而言之,人们将在2006年将比较清楚地尝到经济过热的后果,这个后果在2005年已经开始出现了。过热发生后,一定会有某种市场矫正,一定会有后果产生。有人也许会说,如果不进行宏观调控,压缩需求,让经济继续热下去,不就不会有这种下滑了吗?但当初如果不进行宏观调控,泡沫就会更大,事后市场矫正的程度就更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