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实现多予少取搞活新农村经济建设 还需政府搭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10:25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尚晓阳

  “多予、少取、搞活”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六字方针,而如何“搞活”农村经济却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压轴戏。这个戏能不能唱好,前提是台子搭好了没有,这就看政府的“手”了。

  是多给钱还是多给政策?新农村建设到底谁来搞?农民要不要组织起来?谁来组织农民呢?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从哪里来呢?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政府的参与。

  正在北京郊区农村调研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建嵘教授一开口就对记者说:“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责任,应当提到很高的位置,政府需要做很多实际的事情。”

  现在政府已经明确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对水利、电网、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可是给农民的补贴要占GDP多少比例、地方政府要承担多少、钱用在何处、如何监督这些问题都悬而未决。

  “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强制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于建嵘说,“要立法明

  确才行,否则,财政投入就会被层层截留大打折扣,而能不能保证还要看领导脸色。”

  “政府给钱是一方面,多给些政策也非常重要。”河北大午集团孙大午建议,“政府能不能考虑适当放开农村金融。对于村一级的金融组织完全放开,而乡一级的金融组织可以登记备案,对于县一级的金融组织则进行跟踪监管。这样才能让农村的钱留在农村,这也会有利搞活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农民身上,要让农民组织起来。

  农村问题专家李昌平告诉记者,“中国农民是一个分散的组织,这必然会造成他们在经济社会中没有发言权。”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经济要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农民必须抱成团,而这个工作还得政府来引导。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指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几个现实困难:

  随着我国在农村全面推进免税政策,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乡村两级行政功能弱化的问题就发生了。农业税是减免了,但对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就意味着政府断了财源,这会让基层政府的财政处于“赤字”状态,这个问题已经呈现出来。

  我国现在已经形成的农村基本经济格局不太利于新农村建设。我国已经把土地分包到户,已经形成了30年不变的政策,所以农村土地不是成方连片的,一户农民往往有很多小块地,这样,要想搞山水田园路的综合治理,投入现代化因素,产生规模效应,都有困难。

  另外,随着国家商业体系逐渐市场化,农村的供销社一定程度上也已经股份化了,基层的门店网点已经私有化了,等于发育了一大批“私商”。他们对于农资价格的上涨起了推动作用,这就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