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让数字告诉百姓——解读《2005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7日 03:40 舜网-济南日报

  济南市统计局昨日发布了《2005年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见本报昨日第六版),各项数字显示出济南在发展“省会经济”、建设“和谐济南”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据初步核算,2005年济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68.5亿元,增长22.8%,占GDP的比重达到41.0%;三次产业的比例为7
.1:46.0:46.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604元,增长14.2%。全市完成地域财政收入380.8亿元,增长20.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0亿元,可比增长20.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6.9亿元,增长3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9亿元,增长15.7%。

  纵观统计公报,济南经济发展有不少显著变化。

  经济实力“底气”更足。我市GDP在2001年超过1000亿元,2003年又成为全国13个市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城市之一,今年达到1876.5亿元,在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中,稳稳处于第一梯队。应该说,15.6%的增速比较快,但从投资、消费、出口各方面看,这个增速是有强力支撑的。我市投资近几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消费保持在15%以上的增速,今年出口的增速也达到29.5%,所以生产总值15.6%的增速在情理之中。

  “城市化率”有了重大突破。在统计公报中并未提及城市化率的概念,但通过数字比较可以看出其中隐含的重大信息:全市从业人员360万人,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114.2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46.7万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已经超过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说明从事一产(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减少,“十五”期间已经降到一半以下,而城市规模开始处于主导地位。这一重大变化对于城乡“二元结构”人口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城市化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农村就会减少一个多百分点,可以预言,今后我市将进入消除“城乡差别”的加速发展期。从公报还可以看出,通过粮食直补、转移支付、贴息贷款等扶持手段向“三农”倾斜,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三农”问题发生积极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结构趋向优化,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呈缩小趋势。

  “工业强市”战略成绩显赫。在“工业强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共识下,2005年我市工业亮点频频:第一,看发展速度,连续三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都在25%以上,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第二,工业为建设“和谐济南”、“

节约型社会”作出巨大贡献。在我市重工业特征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企业对交通、
能源
等瓶颈依赖越来越强,但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下降的,这意味着工业生产成本降低了,效益提高了,用同样的能源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第三,看大企业发展,济钢、重汽、济炼、浪潮四大过百亿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22.3亿元,增长高达31.2%。济钢在2005年成为全省最大的钢铁企业,同时跨入全国10大钢铁企业行列,在
宏观调控
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第四,非公有制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说明活力越来越强;第五,工业投入保证了发展后劲。2003年至2005年济南工业投入总量已经超过770亿元,而这些投入要发挥出效益要在两三年后,可以说为工业大发展积蓄了“后劲”;第六,从区域划分看,工业项目由中心区向近郊区、远郊区迁建转移非常明显,如将军、浪潮、重汽、济柴等,工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区域工业结构布局发生重大变化,意味着近郊区域已经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隆起带”。

  “省会优势”越发明显。去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00亿元,并且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和我们的省会地位有密切关系,不仅本地购买力大幅增长,大量的流入购买力也是重要的因素。持续繁荣的背后,透视出的是济南消费结构的升级:首先是餐饮业持续升温,我市百户居民外出就餐支出占食品总支出已经达到20%左右,而上个世纪90年代才仅仅达到10%左右。过去集团消费一枝独秀,现在大众消费已经追赶上来;其次是汽车消费,占整个消费品的比例逐渐提高,已经成为食品外的第二大消费类别,从“您买车了吗”到“您换车了吗”的问候语中就可见一斑;再次是以手机为代表的通讯器材。调查显示,我市百户居民拥有手机140多个,而且继续增长的趋势明显。居民消费突出的还有住房消费拉动的相关产业,如家具、建材、装饰材料、家电等等。值得一提的还有会展经济对济南的拉动作用,糖酒会、全煤会已经让济南尝到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甜头。

  物价涨幅仍在合理空间。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提升1.1%,但增速要低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工业品、原材料等基础产品上升幅度要高于最终消费产品的增幅,即使长远看,基础产品的涨幅向上并不是对等传递的,中间环节会消耗一部分,所以对居民消费价格不会产生太大影响。2006年我市物价预期目标在3%以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