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十大暴利产业医药业居首 抗生素利润为成本20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12:14 《中国投资》

  暴利是因为垄断力量的存在而在短时间内获取的超额利润。英国经济学家路易斯给“暴利”的定义是:“当一种产业存在着不可替代性,并逐渐形成单元化的寡头形式时,必然会演变成一种多倍利润而不是多重利润的暴利,这种情况会伴随着多元化经济要素的加入和产业规范的形成而消失,通常暴利时代的经济周期是短暂的”。

  在梳理2005年十大暴利产业的时候,我们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存在暴利,首先要看这个
产业的利润率是否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其次要看是不是由于垄断而产生的暴利,三是要看是不是泡沫催生的暴利,因为泡沫是暴利的内生经济变量之一,泡沫资产达到社会总资产的较大比重时,恶性泡沫才会产生,暴利也才随之诞生。虽然有些产业(比如殡葬业)并非经济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垄断产业的特殊性,其利润之高令人惊叹。

  以上述标准仔细梳理“暴利产业”,我们发现在2005年产业发展轨迹中,医药业、殡葬业、眼镜业、美容、

宠物
房地产
、图书、培训、电信分别进入了本刊十大暴利产业的筛选视线。

  其实,我们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产业本身,而是关注暴利产业对老百姓经济生活的影响。站在大的市场环境下来看待暴利产生的根源,就会发现,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或缺失是一切暴利产业的通行证。

  医药业 每个环节都有暴利

  中国医改在2005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2005年,对中国医改的批评,已不仅来自民间和学者,还来自官方。这表明了中国的医改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度欠缺、监督不严格,都为医药行业的暴利提供了契机。

  没有理由把医药业排除在暴利行业之外。

  哈尔宾“550万元”的天价就诊余波尚未平息,深圳120万元的就诊风波又再次传出。而事实上,经过相关调查组对上述两事件的审核,都表示医院明显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令人瞠目的惊人暴利1300%

  据业内人士披露,抗生素是当前医药市场的“暴利之最”,通常利润率为20倍。抗生素大多售价较高,但成本十分低廉,单价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药品成本往往只有几元钱。而企业在向医院或医药公司销售的时候,回扣、返利一般都高于30%,有些医生拿回扣的数目惊人,一些重点科室的重点医生每月仅拿药品回扣就超过万元。

  以头孢三代为例,其市场零售价是170元一针,药厂给地区销售商的价格是12元。仅为零售价的1/14。高达1300%的暴利是这样分配的:每针零售价170元的抗生素类药品,医院得到66元,医生回扣35元左右,增值税16元,药厂12元,维护医院关系,每支产品需要10元,经销商5元,其他协调费用5元,医药代表提成10几元。这里面利益最大的是医院和医生,分别占40%和20%。 这样,一种药从生产到患者手里至少要经过6~9个环节,而中间商则不计其数。

  罗红霉素出厂价为6元,市场上骤升为26元;心脏支架在香港仅为300美元,内地医院里却升了10倍多,达三四万元。

  济南一位曾介入心脏手术器械销售的李先生曾向媒体提供了一份他给某医院供货的价格表:如果使用国产普通支架,一套包含11种器械的产品,出厂价仅为8598元,经销商却以近3倍的价格2.3万元卖给了医院,医院加价15%后卖给患者,此时的价格已高达2.6万元。

  层层都有暴利

  从最初生产企业的药品,到批发商、医院、药店,每过一关都会层层加价。以至于到最终的消费者手上时,药品的价格已抬高几倍,甚至是数十倍。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再来看医药,暴利仍然惊人。

  暴利的根源在什么地方?药品回扣。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回扣的空间之所以大,在于药品定价“虚高”。

  据业内人士透露,药厂在向物价局申报成本时,会巧立名目将各种各样的莫须有的费用摊在里面,蒙混过关。还有的在申报成本时,先把物价局有关人员进行收买。这样,本来10元的成本报30元,甚至再高都没有问题。

  北京某医院的医生说,现在医院就成了暴利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医院是一个流通终端,即药品、器械等都由医院购买后,再让消费者来买单。这一系列的环节都在加利,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殡葬业 超级暴利难以终结

  曾经有家属对殡仪馆的评价是“发死人财”,这话听起来也许不好听,但事实上,这个道理是大家公认的。虽然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中规定“殡葬设施”要审批,对“殡葬设备和殡葬用品”提出3个“禁止”,允许对有关火化机、运尸车等殡葬设备和骨灰盒、石料等殡葬用品的生产销售通过市场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给暴利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连同生者的悲哀,殡仪馆都化成了钱。

  没有人会否认这个行业存在巨大的暴利,而且殡仪馆的钱赚得非常坦然。因为他们知道,在悲哀的生者面前,极少或者从没有人和他们计较。正是抓住这种心理,殡葬业的暴利之高,让人难以想象。

  1000%的超级利润

  殡葬收费到底该收多少?这是大多数老百姓都不知道的。这个特殊的行业,正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和感情因素,因此即使很多人知道这个行业存在暴利,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也很少有人和殡仪馆发生争执。正是这一背景下,给殡葬的暴利埋下了伏笔。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暴利的环节。

  以骨灰盒为例,一个普通的骨灰盒,价格最低的400元左右,最高的1~2万元不等,样式繁多。而实际上,一个低档的骨灰盒成本也就是几十元,骨灰盒的利润能够达到1000%~2000%。

  一位患者的家庭说,即使最普通的骨灰盒,只是换一种形式都能收取更高的费用。而且他们还会问家属,要好一些的还是差一些的?这种方式让家属其实感觉非常不舒服。如果买差的,就好象意味着对死者都不孝顺,只好多花钱买所谓好一些的,明知道他们会多赚钱。这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逝者还需要购买的是衣服、火化、墓地等,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着惊人的暴利。

  据调查,一个最低标准的火化殡葬需花费3000元,高则上万元。一个最低标准的陵园土葬需花费7000元左右,高则20万左右。以银川市某大型陵园墓地为例,最低价格为3980元,最高则达到11.8万元。

  以天津殡仪馆火化费用为例,按每次火化费用680元、每年火化1500次计算,一年就能收入100多万元。一台日本进口的最先进的火化设备,价格在80万元左右,包括占地、安装等费用,引进安装一台高级火化炉大概需要100万元。资金回收率是非常之高的。

  事实上,大多数逝者家属在购买殡葬用品时很少计较价格,而这正是导致殡葬用品价格虚高的一个因素。再加上殡葬内容名目繁多,因此成为殡葬消费中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普遍现象。

  垄断支撑暴利

  垄断,是这个产业成为暴利的最大诱因。也正因为如此的暴利,民间资本很难进入。尽管名义上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真正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民政部门并不情愿开闸。因为这意味着“肥水”流入外人田了。

  正是由于殡葬产业的特殊性,及其民政部门的垄断性,暴利似乎是名正言顺的。垄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个产业不择手段捞钱的升级。目前这个产业的审批制度改革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殡葬改革的需要,这也为殡葬业谋求暴利提供了空间。

  一些地方对丧葬用品、殡葬设备的生产销售,仍然利用行政审批手段进行限制,对殡葬用地、设施也是层层审批,设置垄断堡垒,形成了谁有权谁得利的局面。再加上逝者家属正处于悲哀心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会形成暴利。

  眼镜业 暴利藏在老板的眼睛里

  更多的消费者觉得花三、五十元买幅眼镜,误认为这么便宜的产品利润不会很高。但事实上,即使这样的零售价格,其利润可达200%甚至还要多,这在产业内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虽然市场上出现的平价眼镜店,对眼镜的暴利是一个挑战,在短期内要想消除暴利是不可能的。因为零售价格无论高或低,其生产成本并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在零售环节,由于不同的区域及其它相关因素,构成不同的价格。

  “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行情”,这是在眼镜行业内,流传着的一句连商家都不忌讳的、众所周知的顺口溜。对于眼镜行业,这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如果不是2005年市场上“眼镜直通车”、“平价眼镜超市”等一批平价眼镜店的横空出世,或许,很多消费者根本意识不到眼镜行业的暴利。

  眼镜毛利润500%

  姑且先不用说生产成本,就市场零售价格而言,同样的品牌价格差异非常大。一副“现代金属” 眼镜架市场价为58元,但在“眼镜直通车”超市,价格仅为10元;一副“一米阳光”眼镜架市场价为250元,该超市价格仅为70元;一副“波士”钛金眼镜架市场价为2400元,该超市价格仅为980元。

  一位眼镜销售商说,市场售价200元的眼镜,其成本最多超不过10块钱,完全是一个低成本高暴利的产业。眼镜零售的平均纯利润率在50%以上。从出厂价格到零售店出售价格,最高毛利润率可达到400%至500%。从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追求的是品牌和价格效应。因此,价格低的眼镜不一定能够卖得好。

  2005年11月在中国(深圳)国际眼镜博览会上,记者发现眼镜行业的出厂价和零售价有天壤之别,眼镜行业的“暴利”现象十分惊人。展会工作人员说,一款钛金属架眼镜出厂价为每副60~80元,但最后到了零售店,售价则标到了600元到800元之间。同样,这些暴利也被中间的流通环节各自截取。

  销售商的暴利最高

  一位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他们生产的眼镜在卖给批发商的时候,其利润远远低于他们的销售利润,但至少达到50%以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大多数都被经销商所吞噬。

  在上述眼镜博览会上,来自温州的一家参展商展出的都是太阳镜。参展人员拿出一款很精致的太阳镜介绍说,这款眼镜的价格只有22元,但不可能卖给消费者,只是针对经销商。但到经销商手里,少则一、二百元,多则数百元。如果眼镜生产企业能接到某一知名企业的订单,用同样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加工,该眼镜就成为名牌产品,其“身价”也立刻拔高,消费者最终以高出数倍的价格才能购买。

  一位经销商说,他们喜欢推荐别人用树脂镜片,因为这中间的差价更加可观。以进口韩国树脂镜片为例,最低批发价为25至30元,质量稍好一点的为45至60元,在零售中却可以卖到300元以上。如果是稍有名气的树脂镜片如依视路、豪雅、苏拿等,零售价至少可以卖到800元一副,但是进货价也只在300元左右。

  由于眼镜价格过高,单纯以价格来衡量品质显然不正确,因为这一产业的暴利也受到同行的冲击,平价眼镜店对他们是最大的一个冲击。尽管如此,这一产业的平均利润还是高于其它产业平均水平的几倍。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1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