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部委2005大事件与妙语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4日 20:49 经济观察报 | |||||||||
▲审计署 署长 李金华:“审计和医生一样,首先就是要找毛病的。不是见了病人就说你身体多好多好,而是要发现病症。发现不了病症就是失职!” ——2005年9月28日,国家审计署全文公布了长近7万字的《2004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
▲电监会 信息中心统计分析处处长 杨名舟:“中国电力改革基本不成功。” ——2005年下半年,一份长达20页的关于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报告被呈递至国务院。杨在这份报告中称,“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成为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阻滞因素,垄断日深、体制扭曲、机制复旧……改革付出了巨大成本,却离市场化的方向愈走愈远。”国家电监会是2003年专为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而新设的政府机构,机构成立已近三年,他们对“中国电力改革基本不成功”的判断发人深思,再次引起公众对各项改革方向的争论。 ▲教育部 前副部长 张保庆:“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 ——2005年8月29日下午,现已退休的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在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点名怒斥八省市领导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毫无作为,一时间赢得公众巨大的关注与认同。这位出身贫寒、操着浓重河南口音,一直主管助学贷款工作的前教育部高官,在教育界素以“敢说、敢做”著称,被称为“中国教育界的良心”。 ▲环保总局 副局长 潘岳:“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作为中国政治改革的试验田。” ——2005年初,环保总局先后叫停30家大型环保违规项目。之前被讥讽为“橡皮图章”的环保总局此番强硬举动,被喻为一场“环保风暴”。而环保总局副局长兼发言人潘岳,在多个场合阐述环保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观点,亦让公众耳目一新。潘岳解释说,“环保工作相对于其他领域,少了许多政治敏感度,而且它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密切相关,最容易达成社会的共识与共赢,因此能做各种公共政策与民主法治的试验田。” ▲科技部 部长 徐冠华:“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2005年10月,“自主创新”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被明确写入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公报中。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之后接受央视采访被问及“自主创新”的主体时,回答说:“我一生都在做科研,如果你在十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科研机构是主体。但是,经过这十多年不断地升华认识,特别是接触到中国技术创新的实际之后,我现在会坚定地回答是企业,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是坚定不移的。” ▲体育总局 宣传司司长 张海峰:“好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羡慕我们的‘举国体制’。” ——在2005年举办的第十届全运会上,出现假摔、罢赛、兴奋剂等丑闻,激起各方的强烈批评,要求取消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声音再次强烈起来。针对这种声音,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日报体育新闻学会年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张海峰明确表态,“就现阶段而言,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绝对不能丢!”他解释说,现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羡慕中国的“举国体制”,这种体制未必十全十美,我们应该对其扬长避短,好的继承,不好的再改。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