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访问沙特并宣讲中沙“战略石油伙伴关系”六年之后,沙特新国王第一站出访中国并签署能源合作协议
□本刊记者 王丰/文
中国农历新年前一个星期,北京迎来了一位贵宾: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
勒-阿齐兹。这是两国建交15年来,沙特元首首次访问中国;中国也成为阿卜杜拉国王去年8月1日继位以来首次出访的亚洲四国中的第一站。
世界的目光迅速集中到两国元首会谈后签署的经贸合作协议上。1月23日,两国在北京签署了《关于石油、天然气和矿产领域开展合作的议定书》等五个合作文件。尽管协议具体内容都没有向外界透露更多,有关中国和沙特加强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报道,还是占据了世界各大媒体的要闻报道。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国内媒体发出的“两国计划在海南联合建设规模达数千万吨的储油基地”的消息。
类似说法已在国内流传了一段时间并被市场接受,尽管消息来源始终不明朗,且未获官方证实。与中国此前同伊朗签订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同一样,这一协议尚处于意向阶段,且需多年建设方能形成规模;但此项目一旦实施,对稳定扩大两国能源贸易乃至稳定整个国际石油市场,都应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实际上,“稳定石油供销”是双方对此次沙特国王访华最大的期待之一,也是向国际石油市场发出的一个重要信息。
从中国的角度看,沙特是其最大、最稳定的石油来源地。近年来,中国从沙特进口石油占全部进口的14%左右,相当于每天44万桶;去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量更达到2001万桶,占全部进口的比例增加到17%。
在能源需求急剧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当今不得不“全球出击”,在传统的中东石油产地之外寻找油气资源。
其间,国有石油公司巨头在俄罗斯、中亚、东南亚、非洲、南美甚至北美都颇有斩获,但也出现了与其他大国发生战略利益摩擦的情况。这既体现于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Unocal)失败等类案例,也在于中国倾向于直接与拥有油气资源的国家政权打交道的战略。后者以获得油气勘探开发权或至少是长期供货合同为目标,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直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天然气的做法。
在美国等看来,中国的做法意在锁定市场的上游供给,对能源市场供给增加了限制性因素。
此外,由于主要的油气资源早被各大国际能源公司瓜分完毕,中国这一策略不得不在伊朗、苏丹、缅甸、委内瑞拉等与美国交恶的国家中展开,从而使中美之间的疑虑加深。“中国能源威胁论”之泛起波澜,也就发生在最近数年。
最近,美国对中国加大投资非洲能源也给予了更大关注。目前非洲国家已占中国全部原油进口量的30%,其中位于西南非洲的安哥拉已成为中国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来源国。今年1月9日,中海油又以22.68亿美元现金,收购北非尼日利亚一块海上油气田45%的权益。
令美国关注的是,尼日利亚是世界上第五大原油出口国,也是美国第五大石油来源地;安哥拉则是美国第七大石油来源国。中国向美国传统的油气来源地进军,自然在美国国内又引起了“中国与美国抢油”的担忧。
据美国能源部分析,2006年中国的石油需求约为每天740万桶,只相当于美国同期需求2100万桶的三分之一;但是,中国的需求增幅今年即将达到7.2%,远超过美国1.7%的增幅。因此,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等智库机构已经向政府建议,对美国石油公司给予更大的支持,以对抗来自中国的竞争。
同时,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坚定的盟友之一,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原油来源之一。自中国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1999年访问沙特、两国政府签订“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战略石油伙伴关系”以来,沙特向中国大幅度放开本国油气市场,中国也相应向沙特放开自己的下游冶炼与销售市场。近年来,双方都从这种紧密合作中获益良多。
早在1995年,沙特就同中国达成协议,在青岛建设产能30万桶/天的炼油厂。沙特还投资10亿美元参与扩建茂名炼油厂,使该厂炼油能力达到17万桶/天。中国还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Aramco)和埃克森石油公司签订了合作改建、扩建福建炼油厂和兴建石化工厂的意向协议。
2003年6月,中石油收购了沙特尼玛石油(Nimir Petroleum)35%的股份,该油田成为中石油第一个海外全资控股的油田。2004年1月27日,中石化集团中标开发沙特的一个天然气项目。这块天然气田位于沙特南部,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这是沙特25年来第一次对外开放的三份天然气合同中的一份。
针对中国与沙特能源合作的加深,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SIS)出版的对外政策杂志《华盛顿季刊》在2005年冬季号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沙特领导人在“911”恐怖袭击后,对美国国内日益高涨的反沙特情绪感到不安(“基地”组织首领奥沙马本拉登是沙特人,美国认为,沙特国内极端的瓦哈比伊斯兰教派与恐怖主义有直接关系,而瓦哈比教派又得到沙特政府的容忍甚至资助)。
因此,沙特政府在保持与美国传统的盟友关系的同时,与崛起中的中国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以“对冲”沙美关系中的潜在风险。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中国稳定高速发展的经济,也为沙特原油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预期。目前,沙特石油出口的60%销往亚洲市场。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此次亚洲之行的下一站就是印度。不少国际观察家认为,阿卜杜拉国王高调出访中印这两个公认的“亚洲经济未来的火车头”,有明显的巩固石油出口市场之意。
在出访前接受印度电视台采访时,阿卜杜拉国王表示,当前国际油价太高,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定的市场需求对消除不确定性、平抑油价也有帮助。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与美国等其他大国在能源领域竞争日益激烈,这一势头已经不可逆转。中国石油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商业运作能力正随着海外收购、合作案例的不断增加而加强,但整体实力仍远逊于西方石油巨头。中国“和平崛起”的全球战略也决定,中国在能源战略上更多地是出于守势,且需要不断向其他大国做出解释,消除“中国能源威胁论”造成的不利影响。
1月24日,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六个月内第二次访华,继续中美高端战略对话。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财经》记者提出的“美国如何看待中国最近加大在非洲的能源投资”的问题,佐利克作出了相当正面的回答。
他说:“中国政府鼓励本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能源投资是自然的。”油气来源的及其他能源的多元化,将有助于全球能源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