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发改委 > 正文
 

首都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 09:03 发改委网站

  “十五”经济体制改革回顾之四十九:

  首都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

  五年来,北京市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由“九五”末398.4亿元增加到9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市场物价基本稳定,2001-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3.1%、98.2%、100.2%、101%和101.5%左右。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符合首都功能特点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三二一”产业结构得到强化。预计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7%以上。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5%。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初具规模,区域特色经济正在形成。中关村科技园区已全面完成“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工作目标。“十五”期间,园区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技术辐射能力大大增强,机制体制创新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2005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000亿元,占全国高新区总量达七分之一左右,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增长的基地。金融街建设进展顺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融保险业总部集聚地;北京商务中心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国际标准的商务中心区形态和商务氛围逐步形成,国际影响迅速提升。宣武传媒大道、前门大栅栏传统文化商业区、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等功能区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抓住现代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机遇,加快郊区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步伐,顺义汽车城、亦庄微电子产业基地、大兴生物医药基地、通州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开始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项社会事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和综合减灾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健全,成功战胜非典疫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控高致病性

禽流感疫情,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医疗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8岁,婴儿死亡率为4.6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发展,首都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奥运筹办进展顺利,奥运场馆周边道路建成6条,25条正在加快实施。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普及,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实现新的提升。科技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9.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2004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率先进入普及化阶段;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市属国办院团新创剧(节)目50余部,在国内外顶级赛事上获最高奖近百次。“北京新年音乐会”、“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等已经形成北京的四大文化品牌。文化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出访文化交流项目近900批,引进文化交流项目700余批。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转变和各项重大改革的实施,使投资和贸易环境继续改善。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事项精简59.3%,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14项,政府行政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建设大大提高了政务透明度和行政效率,政府利用信息发布等调控方式创新取得初步成效。大力推广全程办事代理和“一站式”办公,行政效率显著提高。出台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和特许经营实施意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全面开放,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向新的领域延伸,对地铁4号线、部分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特许经营,在全国率先推行贷款银行招标制度。实行经营性土地公开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管理,城市国有土地市场逐步规范。投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实施了“代建制”等制度,政府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初步建立了调价收益分配机制。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市场秩序得到改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223家市属国有企业进行了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利用外资的观念、模式和领域实现新突破,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领域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有望超额完成“十五”计划150亿美元的预期目标。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地方企业出口总额累计将超过400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达到新的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实际增长10%左右。危旧房改造进程加快,2001-2004年城八区共拆除危旧房547.8万平方米,动迁居民近24.39万户,城市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达19.09平方米,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2005年可以控制在2.3%以内,就业总体形势稳定。“十五”时期就业规模逐步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从业人员达到854.1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7.2:27.3:65.5。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1%、91%、66%、86%和90%。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建立,37.8万农民参加了农村
养老保险
,232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对“三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免征农业税举措,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对郊区粮食生产实施直补政策,有效促进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北京市政府提供)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