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称应加快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10:11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1月26日电 中国社科院博士时卫干在今日出版的新京报上载文指出,当前经济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且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等。而所有这些问题中,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是核心问题之一。“十一五”开局之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委实已是刻不容缓。 文章指出,正是因为经济的粗放式增长,才会衍生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但投资效
中国工业依然是主体,中国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总体看中国现在还只能算是工业大国而非工业强国,资源消耗巨大,但单位资源的平均产出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在近9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之下,油荒电荒煤荒运荒等等也就不足为怪。 文章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内部需求强烈、内部市场广阔、人均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而言,加快这一转变进程尤为重要。近20年来中国只要GDP年增长率超过9%,就很可能出现资源紧张、经济过热等问题就是例证。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劳动力极其便宜的国家。中国的资源价格亦极其便宜,但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很低,资源供给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人为压低的廉价的能源、原材料和资金为基础,进一步助长了工业生产浪费资源的倾向。 文章指出,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根本的一条在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于继续深化要素市场的改革,把行政配置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让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惟有通过这一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方可真正脱胎换骨。 经济学界与业界目前都流传着一句话:“让社会主义更加社会主义,让市场更加市场”。让社会主义更加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分配更公平;让市场更加市场,就是要更加市场化。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与精华,可能也就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