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在通胀与通缩猜测中稳定运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08:51 中国经济时报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大多数经济学家对2006年经济运行趋势持谨慎乐观态度

  本报记者 李成刚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的初步统计数据。初步核算,2
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略低于上年10.1%的增长速度。

  对于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2005年在经济界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一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同时,CPI指数持续走低,从4%降至2%以下——通货紧缩压力愈显加重。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随着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加大,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再加上国际油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并未减轻。虽然争论与猜测不断,但令人欣慰的是,从GDP的增长速度看,2005年四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9%、10.1%、9.8%和9.9%,实现了比较平稳的增长。

  “中国现在是通胀还是通缩?12月20日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后我信口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中国现在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的迹象;第二句话是中国现在经济社会中既有引发通胀的因素,也存在导致出现通缩的因素;第三句话是我们既要防止通胀,又要遏制通缩的发生。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思考和分析,我今天仍然持这个观点。”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2005:经济运行稳定增长

  投资增幅仍然偏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初步核算,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略低于上年10.1%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

  作为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显著特点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4%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32.7%和30.6%。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虽然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力度不减,但各地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冲动依然十分强烈。他预测,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同时也是十七大召开的前一年,是各地的换届年,根据历史经验,在干部政绩考核惟GDP是论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多出政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大投资。因此,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05年,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76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62亿元,增长22.6%;

  国内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12月份6850亿元,增长12.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

  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全年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0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99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下降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089亿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位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1.6%)。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农村上涨2.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12月份上涨0.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3%(12月份上涨5.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12月份上涨3.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

  统计报告认为,2005年我国经济形势良好,特别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这为新世纪第一个五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新的一年乃至“十一五”时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值得警惕

  祝宝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我国的生产要素没有在各个部门得到有效均衡的配置,在总体经济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一些部门产能过剩的同时伴随着另外一些部门需求过剩。”他预测说:“2006年,我国加工工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呈现出潜在生产能力大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的格局。”

  “当前中国的突出问题是某些行业产能增加过快,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严重,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李德水说,比如钢铁,我国钢的生产能力在去年年底已经达到4.7亿吨,产量是3.4亿吨,在建能力还有不少,如果在建的和拟建的全部建成,中国钢的生产能力将达到6亿吨以上,而全世界2004年的钢产量才10亿吨,中国钢的生产能力显然是比较大的。再比如电解铝,中国的生产能力到去年年底达到1030万吨,开工率比这低得多;铁合金也是,产能2213万吨,开工率只有40%;电池行业能力是1600万吨,有一半是闲置的;焦炭行业,中国的产能可能比需要多了1亿吨,产能是2.42亿吨,在建的还有1.18亿吨,实际需求没这么大,现在山西的焦炭行业处于全行业亏损;再比如汽车,到去年年底,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868万辆,各种类型的汽车产量600多万辆,在建的有220万辆,拟建的还有800万辆,这样的建设速度和市场的吸收能力、消化能力是不匹配的。

  再从电力建设来看,电力建设增长很快。到去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亿千瓦以上,在建的净规模,还包括一部分拟建的,还有3亿千瓦以上,全部建完中国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超过8亿千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才1.21亿千瓦,法国才1.16亿千瓦,英国才8000万千瓦。

  李德水认为,我们现在确实面临着电力短缺,这说明我们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短缺是不好的,大家都深有感受,但是严重过剩也是很危险的,它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特别是会造成一大笔银行呆坏账,同时也会造成一些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发挥、亏损甚至于关闭,导致失业的增加。”他认为,解决的办法,从根本上说要靠市场的力量,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来调整。要相信投资主体、企业和银行,他们会分析市场,会寻找出路的。同时,政府在这些事情上也可以有所作为,比如说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制定有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在信贷上面采取一些引导措施。

  另外,舆论指导、发布信息,向社会介绍我们的供需情况,让企业了解宏观形势,这样就会减少盲目性。还要依靠法律的手段,通过法规来限制一些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方面不符合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工艺的发展。

  “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对我们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引导、推进结构的调整。”李德水说。

  2006:经济趋势谨慎乐观

  消费拉动或成亮点

  刚刚完成的2005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经济形势好于预期,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形势都比较满意;2006年不大可能出现通货紧缩;消费需求增长将有所加快,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趋于放慢,出口增长趋缓,外贸顺差呈缩小趋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回落;房地产价格稳中趋升;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加大,人民币汇率将小幅攀升。

  对于2006年中国经济的运行趋势,80%的经济学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认为尽管2006年经济增长可能因投资和出口的减速而有所放慢,但仍处于快速的上升通道中。

  对2006年的经济运行趋势,李德水认为,第一,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和各省区市都对“十一五”规划做了战略性的安排,开局之年肯定是要打响的。第二,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正在逐步变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家认识到若不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粗放方式增长,中国经济是走不下去的。所以,2006年的经济发展会更加理性化、更加科学化、更加协调、更加全面。第三,国际环境仍然较好,不管是世行还是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还有英国共识预测公司的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和2005年基本是同一个水平,增长速度是3.4%、3.3%,总体比较好。基于这三点,他认为,2005年取得的成绩,不仅是经济增长、效益提高,而且还取得了宏观调控的宝贵经验。“所以,对于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我是持乐观的态度,当然也是谨慎的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从2005年初已经列入了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虽然2005年财政政策对于提高消费并未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从长期看,最终消费,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总体看,2006年投资与净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不会有根本变化,但消费拉动经济的效果将凸现出来。

  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6.2%,回落0.6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5年,城镇居民收入首次突破了1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在2004年有较大增长的基础上再增长6.2%。此外,2006年

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800元到提高1600元,
公务员
工资结构调整将提高公职人员收入水平,农村消费结构正稳步升级。在这些有利因素的促进下,可以预期,未来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改变长期以来消费和投资增长背离的现实状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