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李德水:收入增长缓慢造成物价低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01:27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杨茜 发自北京

  CPI回升至1.6% 冷热之争再起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去年12月份CPI的数据:在经历了第二、三季度的下滑之后,CPI在第四季度开始“反击”,从1.2%、1.3%上升到12月的1.6%。

  但这一结果并为终止去年3月以来持续走低的CPI引发的经济学界经济“冷热之争”。

  “中国的CPI可能被低估。”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由于资源价格没有真正体现在CPI中,加之其在CPI中的权重有偏低之嫌,因此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比实际要高。

  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袁钢明研究员则认为:“现在企业效益下滑、失业已经出现,即使再放松货币也来不及了。”在他看来,即使接下来政府通过提高能源、公共服务品价格来提升CPI,但这仍不能改变经济下滑的趋势。

  第四季度CPI上升除了公共服务品发力的因素外,季节性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使得局势更显扑朔迷离。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再次表达了“通胀、通缩一线间”的观点,强调“两种可能都要去关注,都要努力防止它,而现在还不能说必然产生通货紧缩”。

  消费率升至33.3%提高收入不可或缺

  在导致通货紧缩出现的原因中,消费不足或显更加关键。

  据李德水通报,2005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消费33.3%,投资48.8%,进出口17.9%。其中,投资率从普查前的51.5%下降到了48.8%,相应的消费率也有所提高。但是,我国消费率过低这一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有历史数据显示,我国GDP消费率最高的时候是1981年,为67.5%,但此后的20多年里却持续下降。可以说,这与这些年来居民收入增长过慢不无关系。

  李德水也表示,居民收入缓慢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我们居民收入,特别是贫困的居民群体他们的收入增长是比较缓慢的,我们城乡里有1亿多生活比较困难的居民,他们的消费能力没有上去或者上去比较慢,这些都可能造成物价低迷。”

  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2005年中国GDP在实现9.9%的增长时,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实际增长为9.6%,虽然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但仍低于经济增长水平。

  比较之下,农民的收入情况就更不乐观。去年,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产146亿公斤(4840亿公斤),增长3.1%,但这并没有惠及农民。数据显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了6.2%,但不仅远低于GDP增长水平,其增幅还比上年回落了0.6个百分点。

  正如此前专家所言,在粮食价格已经攀升至极点且国家给予的税费减免和补助已经相对到位时,提高农民收入也就不那么容易了。按照这些专家们的观点,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在这个时候也就显得更加不可或缺。

  “过剩”威胁凸显与投资两相为难

  消费不足尚未解决,“产能过剩”又来袭。如果按照国家发改委此前通报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池、焦炭、汽车、水泥等行业均存在产能过剩。

  “我们捋了一下,这几个产业产能确实是比较大的。”为此,李德水以钢铁为例说:“我们钢的生产能力在去年年底已经达到4.7亿吨,产量是3.4亿吨,在建能力还有不少,如果在建的和拟建的全部建成,中国钢的生产能力将达到6亿吨以上,全世界2004年的钢产量才10亿吨,中国钢的生产能力显然是比较大的。”

  不仅如此,还有详尽的数据来说明电力、焦炭等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此外,从去年年初开始,水泥、电解铝、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就已经开始显现。据李德水透露,目前这些行业开工率不足一半、大部分产能被闲置。

  严重过剩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它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特别是会造成一大笔银行呆坏账,同时也会造成一些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发挥、亏损甚至于关闭,导致失业的增加。”李德水强调要对此予以防止。

  但矛盾往往因此而生。产能过剩必然要求控制投资,但事实是,

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投资所左右。上面提到,2005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48.8%,近乎半壁江山。这样一来,如何平衡投资强度并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将成为2006年、甚至今后几年内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关键内容。从2005年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了25.7%的较快增长水平。

  相关链接

  2005年中国原油

成品油消费总量下降0.5%

  在经济增长9.9%的情况下,2005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消费总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0.5%。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组被他形容为“令人鼓舞”的数字。

  相对2004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消费量增长15.3%,2005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李德水认为,这说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潜力很大,建设

节约型社会潜力也很大,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我们是完全可以实现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消耗降下来,又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李德水说。

  同时,2005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的净进口也减少了5.3%,而2004年是增长了36.5%。

  当记者问到中国成品油价格问题时,李德水说,中国成品油价格是参照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价格,根据国内用户的承受能力经常、定期地做一些调整,由政府把握,不是完全市场化的。

  “具体说,中国成品油价格什么时候调整?过去来看是经常性的,一段一段都要调整。具体哪一天?我只能告诉你,哪天宣布了就是哪天调整。”李德水说。(新华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