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学生被迫多次验血 防骗还是滥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07:48 中国青年报 | |||||||||
用人单位怕求职者作假,求职者怕被单位歧视,单位担心医院体检舞弊。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只能是单位押着每一个求职者,监督他们到指定的医生那里体检—— 实习生 汤涌 一家医院的走廊里坐着十几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卷高袖子,等着参加体检的抽
第一个被叫到的人进去采血了,其他几个等着的坐在凳子上闲聊。“我有五个针眼了,一会儿护士可能都没地方下针了。”一个年轻人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胳膊。大家凑过去数了数,确实是五个,有人露出羡慕的神色,“真不错,我这才是第一次争取到‘挨抽’的资格呢,你一定有好多offer(录用信)了吧!”“五个针眼”叹了口气:“有那么幸运就好了。听我师兄说,以前都是单位决定要了,才让你去体检,现在不一样了,都是咱们这样的,‘一面’之后就得体检!” 众人怃然。那个第一次“挨抽”的小伙子有点儿紧张,坐回到凳子上,等着护士叫自己的名字。 多次重复体检,防骗还是滥用? “人家让去体检,我怎么可能不去?”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小林抱怨着。他近来参加了三次单位组织的体检,其中两次都是自己掏的钱,少的将近200元,多的要300多元———这对家境一般的小林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 小林用手指围成一个圈,比划着说:“他们的针管那么粗,体检一次抽我两管,第一次被那大针管抽的时候,我都觉得头晕。突然想起宋丹丹的话‘你就是没事找抽型’。” 小潘有4个针眼,在最近的一次体检当中,护士下手很重,当时他左胳膊上就紫了一片。回到学校,他把msn的名字换成“胳膊都被抽肿了”。 另一名大四学生小李对每个单位“各自为战”很不理解:“就不能统一组织一次体检吗?”“他们在滥用体检,我怀疑有些单位是跟医院合作了,一起谋我们的钱。”小林忿忿地说。 其实,用人单位也有自己的苦衷。“过去让应聘者自己去医院体检,出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不是我们不信任医院,如果没有我们的工作人员盯着,医院里可能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一位上市企业的HR(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说,“我们不希望招进一个健康状况差的员工,更不愿意接受一个撒谎的人。” 面试、体检并行,就业歧视新手段? “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精明了。”一位从事劳动纠纷官司的律师说,“现在面试后,甚至面试过程中就体检的行为,就是他们在合理利用规则。”“过去,用人单位往往是先招人,发了录用信才做体检,体检不合格的人就不签约。在这些被淘汰的应聘者当中,最多的就是肝功能不好的了。”这位律师告诉笔者,“现在国家规定不许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用人单位事先发了offer给一个‘小三阳’,体检之后要是不签约,肯定要费许多口舌,尤其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学生的法律意识很强。近几年因为歧视而状告用人单位的例子挺多的。” “如果面试和体检同时进行,或者先体检后面试,有的单位可以随便找一个理由把体检不合格的人在面试当中淘汰掉。”该律师说,“这种歧视无影无踪”。 “这种观点把用人单位想像得太黑暗了,”一位在某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工作的张先生就上述说法评价说,“我们单位是同时进行的,但出发点肯定不是歧视。现在,各单位只要一招聘,收到的简历肯定成百上千。大家都是高学历,优秀人才,为什么我们不挑一个更健康的人呢?” “京(北京生源)硕(硕士)男(男生)党(党员)干(学生干部)六(英语六级),这些条件都是0,健康才是前面的那个‘1’。没有健康,什么都是空的。”一名网友在网上发帖跟大家交流自己被歧视的经历,他的肝功能不好,几份工作,都在体检之后告吹了。 重复体检的社会成本 用人单位怕求职者作假,求职者怕用人单位歧视,用人单位担心医院会给求职者舞弊可能。在三方互不信任的情况下,只能是单位“押着”每一个求职者,监督他们到指定的医生那里体检,这才算放心。大学生要找工作,一棵树上吊死是不行的,简历多投几份,五个针眼和胳膊抽肿的事就不是玩笑了。 一个大学生想找到工作,少则要投出十几份简历,多的甚至能达到两百多份,这其中将会有3~5次面试机会,最后和一个单位签约。如果在签约前进行体检,每个人检一次也就够了,但如果把体检放在面试环节当中,而且每个单位又独自安排的话,每个求职大学生会在短期之内接受3~5次体检。 2006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包括研究生)是413万。保守估计,按照每个求职者参加两次体检,总共花费200元计算,这笔额外支出将超过8亿元。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费用,都是要由毕业生们自理的。 “能统一体检,多出点钱我都认了” “没结果给你,给你们单位了。”这是医院给小林的回答。其实那还不是“你们单位”,因为这些大学生在体检之后,还要参加下一轮的面试。也就是说,体检之后,即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合格了,也未必能去该单位工作。 在参加了第一次体检之后,小林曾经向医院索要过体检结果———毕竟是他自己买的单。他希望如果别的单位允许自己体检的话,可以拿来用。但是医院说,结果都给组织体检的单位了。 “他们一般都不给我们体检结果,我们出钱买一个结果,就是给考官看的。”小林的一个朋友参加某大型企业组织的体检,交费超过500元,最后还是拿不到结果。“如果每个人能有一个健康档案,由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可以信任的某个单位组织统一的体检,那该多好,我们何必被来来回回抽那么多血呢?” “我们有毕业生体检,学校会组织的,其实用人单位完全可以信任校医院的体检结果,不一定非三甲医院不可。”北京市某高校就业办的一位老师告诉笔者,“确实有重复体检的情况发生。” “学校,还是算了吧,我们生病都不去学校医院。”小林说,“那些单位对三甲医院都不信任,如果能统一组织比较严格的体检,结果能拿到哪儿都算数,多出点儿钱我都认了。” 小潘的胳膊还肿着,他在自己的网络日志里这样写道:“都说找工作要流汗,要花钱,如今还见了血,这下好了,‘血、汗、钱’都齐备了。” 抽了他血的单位,一个已经录用了别人,另一个还没有给他确实的消息,在过年之前,如果有哪个单位要面试他,他还要继续去参加,欢迎一切用人单位用针管扎他还肿着的胳膊。 “我就一个愿望,希望单位决定要我了,再扎我,再抽我的血。不然春节回家路上,这条胳膊怕是都拎不了箱子了。”小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