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汽车“以销定产”渐成主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02:59 每日经济新闻

  广州本田、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企业陆续实施 俞凌琳每日经济新闻[2006-01-23]

  汽车行业性的“增产不丰收”,使汽车企业纷纷实行“自我解剖”,试图以最精细化的管理来控制自身成本,而订单式管理正成为“减负”营销阶段成本的手段之一。

  昨天,《每日经济新闻》从上海通用经销商处获悉,继广州本田、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奇瑞、上海大众等企业纷纷宣布或推出订单式管理模式后,上海通用也已对系统内的经销商组织了相关培训,初步定于二季度实施订单式管理。

  随后,《每日经济新闻》从上海通用相关人员处了解到:具体实施时间和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以订单管理为龙头

  据上海通用经销商介绍,上海通用待定的订单式管理模式,以6个星期(W0~W5)为一个订货周期。第一周(W0)下订单,第六周(W5)发车。其间还有两次订单修改的机会,其中第二周(W1)能修改型号和数量;第三周(W2)能修改颜色。

  “订单式管理对经销商的计划性要求更强,至少要对今后一个月左右的市场了然于胸。”上海通用某些经销商表示,“好处在于能直接提高经销商对市场的把握度,”而上海通用的培训资料也显示:其实施订单式管理的目的在于:以订单管理为龙头,提升销售运作管理能力,最终提高经销商整体竞争力。

  汽车厂家接踵试行

  早在上海通用之前,国内一些厂商就已“先行”。广州本田是最先采取订单式管理的,采用N+3的管理方式,年初计划一个销售数量,每个月4个周,N+1确定车型和颜色,N+2可以对车型数量作10%上下的修改,N+0发车。

  而

一汽丰田采用A卡和C卡管理,A卡数量就是用户到店登记的数量,C卡则是交订金的用户统计,是要进入订单程序的,厂家按C卡数据生产,并且在产品运到前三天提前通知经销商打款。

  

奇瑞采用的是订单式生产的控制模式。经销商以七天为一个周期,每周向厂商下一次订单,期间经销商还可以进行一次增补订单的操作。

  上海大众计划明年开始采用订单式管理系统。据了解,在上海大众的订单式系统中,产品的配置由用户自己定,经销商从订单开始,和上海大众的销售订单、采购订单、生产订单全部贯彻在一起,客户可以随时从上海大众的网络上看到所订购的车型生产到什么程度。整个系统快的话明年上半年就可以完成。

  订单式管理需要“两条腿走路”

  事实上,在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采用的都是订单式生产。这种精益生产模式使零库存成为可能,大大降低对资金的占用。

  虽然订单式生产的好处是看得见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消费者下订单后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客户流失,可能造成经销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等。对此,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厂家目前实施订单式生产,需要提倡两条腿走路。”他建议:一方面,厂家可以由经销商来了解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并把这种需求以订单的形式反馈给厂家;另一方面,厂家必须对消费需求进行分析,对市场需求的发展有所判断,避免产能扩大和订单式生产之间的矛盾。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