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基础是怎样奠定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 09:06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记者 强兴华 编者按“十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宣传报道这些成就,总结过去的经验,理清发展的思路,是今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经典中国·辉煌‘十五’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五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五年,对于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也不过只是其悠长历史中的一个小小片段。然而,新世纪开始的这第一个五年,对于我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平凡的五年,这第一个五年,是“十五”计划的五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说:“‘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那么,良好的基础是如何奠定的呢? 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纲要》除序言外,共有十篇、26章,内容涵盖指导方针和目标、经济结构、科技、教育和人才、人口、资源和环境、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国防建设、规划实施等诸多方面。《纲要》发表之时,就有权威人士指出,“十五”计划绘出了新世纪第一个宏伟蓝图。 正是在这一宏伟蓝图指导之下,我们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十五”计划提出,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明确要求要在“十五”期间,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表的数字,中国2002年的GDP增长率为9.1%,2003年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9.8%。统计数据还显示,2004年我国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万亿元人民币,按此推算,2005年我国GDP的现价总量将达到17.5546万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十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的确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发展的主题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正是在发展的主题指导之下,我国的国力不断增长,综合国力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位次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实现本世纪头二十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到本世纪中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宏伟发展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良好的发展基础就得不到。“十五”计划对于农业问题高度重视,要求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而事实上,“十五”计划实施之初,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产量持续下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增长后劲不足。面对这些难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措施,连续两年下发了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从整个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确定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局面已得到了彻底的改观,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有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城镇居民。就在“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即2005年的年底,实施了48年之久的《农业税条例》被废止,这是“十五”期间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必将对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良好而巨大的影响。重读“十五”计划纲要,我们就会发现,农业问题被放在了“经济结构”篇之中。事实也的确如此,解决农业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在农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同时,优化工业结构、发展服务业、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城镇化战略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经济结构调整成就不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及体制改革等领域,也实现了计划预期的目标。 然而,与这些“硬邦邦”的成就相比,“十五”期间在下面这些相对“较软”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突破,则更加引人注目。 首先,“十五”期间成功地实现了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对于任何经济模式而言,宏观调控都是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对于“十五”期间的中国来说,宏观调控的复杂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复杂性主要来自“十五”期间的中国经济,既有传统计划经济的一面,也有市场经济的一面;既有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一面,也有较为粗糙的市场经济的一面。这些复杂的经济成分,对于宏观调控的敏感程度不同,反应结果不一,宏观调控要取得预期效果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十五”期间我们所进行的宏观调控,不仅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更成功地实现了调控方式的转变:在调控手段方面,既有行政手段,也有市场手段,并且以市场为主;在调控形式方面,更加注重预调与微调。这一成功转变,为今后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明确了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固然是硬道理,但如何发展却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重视,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而事实上,如果解决不了发展方式问题,发展的希望也不可能最终得到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现了目的与方法二者的统一,这在思想领域,应该是“十五”期间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其重要价值将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第三,提出了要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我们早就已经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则是对全面小康的进一步深化;全面小康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而和谐社会则在精神文明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于目前正在全力追逐财富的中国来说,不啻是一声“惊雷”,唤醒了无数沉迷于“发财梦”的人,使我们的目光从纷乱的外界,转入到我们自己疲惫的内心。一个不和谐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也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从今年开始,又一个新的五年已经展开了她的旅程。有“十五”所奠定的良好基础,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必将又是一个丰收的五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