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部委专题--国资委专题 > 正文
 

攀钢2005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16:39 国资委网站

  近年来,攀钢突出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围绕发展战略目标,立足攀西资源优势,狠抓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实施三期工程建设和多种形式的并购重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工艺技术、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着力打造钢铁钒钛精品基地,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263.45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63位;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339.54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67位;2005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

  一、突出品种结构调整,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动攀钢经济总量和核心竞争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近年来,面对钢铁行业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国内钢铁行业迅猛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攀钢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以发挥攀钢资源和技术特色优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并大力实施“有限相关多元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精品战略统领市场营销、生产组织和新产品开发,推动品种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1、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为品种结构调整提供准确的市场导向。攀钢突出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和资源流向。一是完善销售网络。先后在北京、重庆等大中城市成立了9大销售分公司,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销售网络。二是强化市场研究分析,建立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品种、重点用户、重点区域市场需求情况的动态跟踪和研究,形成了市场信息、销售信息和生产信息的实时传送,提高了市场变化的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三是按照

供应链管理思想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开展顾客满意度管理,构建了顾客服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并与美的、二汽、格力、长虹重点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突出营销的导向作用和中心地位,攀钢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生产经营跨越式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21.39亿元,实现利润12.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06%和10.49%。

  表1:攀钢近年以来主要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名 称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工业总产值(亿元)170.78250.54310.32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178.38252.94321.39

  利润总额(亿元) 7.36 11.53 12.74

  出口创汇(万美元)13815 22835 33300

  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抓好“双高”产品生产。攀钢根据市场反馈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按效益最大化均衡稳定组织生产,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材钢比、板带比不断提高,2005年材钢比达到89.73%;板带比达到73.25%,同比提高4.18个百分点。重点抓好重轨、冷轧板、钒钛制品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生产。2005年,重轨、无缝钢管分别达到63.27万吨和68.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39%和1.55%;钒氮合金、钛白粉产量分别达到1303吨和58235吨,钛白粉产量同比增长7.05%。

  表2:近年来攀钢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万吨)

  主要产品2003年2004年2005年

  铁537.17519.91566.94

  钢533.63598.20619.27

  钢材456.11542.64555.7

  热轧板165.03239.03255.89

  冷轧板73.04 108.90121.82

  重轨42.10 56.80 63.27

  无缝钢管56.74 67.04 68.07

  三氧化二钒0.38310.52990.4986

  钒氮合金0.05620.17570.1303

  钛白粉2.625.445.82

  3、坚持特色精品战略,大力开发新产品,培育攀钢知名品牌。一是按照用户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新产品,推动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新产品试制总量逐年上升,2005年达到78万吨,开发出了一批有市场、有特色、有效益、有资源优势的新产品。国内第一家开发出100米长尺钢轨,能够充分满足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建设需要;热轧开发出高强度耐大气腐蚀钢板及相应的超级钢、高强汽车用热轧钢板;冷轧开发出家电用超深冲系列钢板、IF钢等具有一流竞争力的品种,国内首家开发生产出热镀锌耐指纹板;攀成钢开发出直径340mm无缝钢管,其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建材和特钢分别开发出 500Mpa级钢筋、高碳工具钢等一系列新产品;立足资源优势,开发出了独具攀钢资源和技术特色的新型钒钛钢品种,含钒贝氏体高强度钢轨、DX54D超深冲镀锌板、380系列车轮用钢等相关产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坚持特色精品战略,大力推进品牌建设。攀钢紧盯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高标准实施品牌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攀钢被评为“中国钢铁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重轨、无缝钢管、热轧汽车大梁板、冷轧家电用板、钒钛等五大类产品被评为“中国钢铁十大影响力品牌”,其中重轨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强做大钒钛产业和打造钢铁精品基地

  近年来,攀钢抓住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三期工程建设,并立足钢铁钒钛主业,稳步实施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积极拓展金融、贸易等产业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大力实施三期工程建设。攀钢三期工程建设2001年6月正式启动,重点建设钢铁主业技术改造、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三大系统,十大标志性工程中,已有全连铸改造、热轧技改、轨梁万能轧机生产线、冷轧酸轧联机改造、冷轧热镀铝锌机组生产线、三氧化二钒扩能改造、钒氮合金生产线、微细粒级钛精矿生产线等八项建成投产。2005年十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大部分已建成投产。其中,突破钒钛磁铁矿大高炉冶炼技术的2000m3新3号高炉12月出铁;中国最大断面的2号方坯连铸机12月已完成热负荷试车;具有世界水平的3号热镀锌机组6月竣工投产;具有世界水平的万能轧机轧出100米长高速铁路用重轨和H型钢,月产已达4万吨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1、2号焦炉分别于5月、10月建成投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攀成钢Ф340mm机组11月竣工投产;提高铁精矿品位和产能的矿山阶磨阶选全部完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钛渣项目将于2006年一季度投产;具有战略资源开发意义的白马铁矿将于2006年出矿。新1、2号转炉将分别于2006年1月、3月投产。

  2、积极审慎地实施资产重组。攀钢依托自身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积极审慎地实施资产重组,先后对成都无缝钢管公司、成都钢铁厂、锦铁集团氯化法钛白生产线、渝钛白和长钢实施了并购重组。攀钢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大力实施技改,促进企业文化融合,特别是努力把以“攀钢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移植到重组企业,把“以人为本、人企合一;严格管理、一丝不苟”的管理方针和管理模式移植到重组企业,较好地实现了重组目标。攀成钢生产经营稳步发展,2005年,共完成铁144.15万吨,钢178.01万吨,钢材167.4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4.96亿元,利润3.45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一期迁建技改工程顺利完成,以Ф340mm连轧管机组建设为代表的二期技改迁建工程进展顺利,攀成钢正逐步成为国内最先进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攀锦钛业生产经营全面发展,2005年共生产钛白粉14615吨,实现利润326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攀渝钛业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稳步发展,2005年生产钛白粉33820吨,实现利润2229万元。攀长钢重组以来,生产经营极为被动局面得到扭转,正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2005年钢材产量达到50.8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33亿元。资产重组拓展了攀钢的产业链、市场范围及发展空间,推进了产业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3、稳步推进贸易、金融的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新的产业支柱。一是大力推进贸易产业化。攀钢国贸积极拓展对外贸易业务,既“做自己的产品”,也“做别人的产品”,并开始涉足汽车贸易、原燃料补偿贸易等领域,贸易产业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二是加快金融产业化发展。攀钢坚持通过集团财务公司稳健经营实现金融产业化的思路,增加财务公司资本金,积极为集团成员提供金融服务,扩大金融产品,拓宽服务领域,初步实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

  三、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工艺技术持续优化,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攀钢坚持企业发展战略导向、市场导向和产业化导向的科技创新指导思想,以市场化、产业化为目标,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确定研究方向和重大课题,形成了一批有攀钢资源和技术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成果。2005年,攀钢共取得科技成果127项,获得奖励101项,申请专利58项,获得专利授权55项。

  1、着眼于资源综合利用实施科技强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迈上新台阶。攀钢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与20所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攀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难题,努力实现钒钛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钒钛技术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占领了国际钒技术和产业制高点,先后自主开发三氧化二钒、钒氮合金等生产工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钒氮合金生产技术打破美国独家垄断,工艺上优于美国,实现了常压、连续生产。该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4年度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是钛资源利用技术实现了国内领先。攀钢通过引进关键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开展自主创新,攻克微细粒级钛铁矿回收的世界性难题;独创出专用型高档造纸钛白、化纤钛白的常压水解技术;掌握了纳米钛白制备和应用技术;国内唯一掌握氯化法钛白生产技术,硫酸法钛白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围绕工程建设和生产开展科技攻关,推动工艺技术和技术经济指标全面优化。一是抓好三期工程达产达效攻关。重点是围绕钒钛磁铁矿冶炼、全连铸、轨梁万能轧机、热轧、冷轧、Ф340mm机组等开展工艺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好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确保工程按期建成投产,使一流的装备优势尽快发挥出一流的效益。科技攻关为三期工程达产达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使攀钢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钢铁生产工艺技术总体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工艺技术世界领先。二是抓好设备挖潜技术攻关。攀钢突出挖掘规模潜能、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等重点,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开展设备挖潜技术攻关,实现钢铁生产工艺和技术经济指标全面优化。完善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强化冶炼工艺技术,使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40t/m3·d以上,高炉利用系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大高炉领先;优化炼钢工艺技术,大幅度提高转炉炉龄,转炉平均炉龄达到8544炉,提高废钢消耗能力,实现了吨铁吨钢;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采选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阶磨阶选工艺技术研究取得成功,使精矿品位从52%提高到54%。节能降耗、提高成材率攻关取得突破,攀钢2005年吨钢可比能耗和钢材综合成材率分别达到906kgce/t和90.58%,比2000年分别降低93kgce/t和提高16.13个百分点。

  3、积极推广环保节能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攀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加快环保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和研发,先后投入巨资完成了27项废水治理项目、30项废气治理项目等环保项目,重点抓了炼钢系统烟尘治理、废气回收,炼铁系统废气粉尘治理,焦化系统生化废水、粉尘治理,轧钢系统废水处理,钛白粉废酸、废水治理,尾矿治理等整治,企业环保指标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攀钢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90%以上。同时,攀钢扎实推进“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广TRT、干熄焦等资源、

能源、废弃物回收利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三废”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如2001年成立了专门从事高炉废渣回收利用的环业公司,使攀钢渣场基本实现全部热泼渣“零排放”。

  四、加强集团组织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充满活力的经营机制

  攀钢根据集团发展战略要求,以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

  1、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集团管理体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是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攀钢(集团)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制定了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了专职董事制度。二是着力构建科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实施了(集团)公司与新钢钒公司两级机关更加独立规范运作的改革,出台《集团母子公司管理基本准则》,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能,实现了母子公司的规范运作。三是建设整体产销系统(ERP)。攀钢2002年启动了ERP建设,目前,ERP已正式上线运行,基本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的有机集成,提高了攀钢

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快速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2、深化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人才结构和劳动用工结构。一是深化劳动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劳动关系主体,将(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变为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用人单位管理。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推行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和工会主席直接选举试点等改革,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2004年,在两级机关改革中分流人员191人,公开招聘了20名两级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初步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以绩效考核为基础、工效挂钩的工资总额管理体制和分灶吃饭的分配管理模式。

  3、稳步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攀钢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稳步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总体方案2005年3月底已获得国资委正式批复,目前正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平稳过渡、逐步到位”的指导思想和“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改制工作。在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方面,攀钢已完成中小学教育系统和公安系统的移交工作。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