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撬动地方煤矿利益壁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10:19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范思立 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省市加大力度全面完成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这让临近节日的祥和气氛泛起几分涟漪。 煤矿整顿关闭进展慢
全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遭遇困境,截至2005年12月23日,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贵州、山西、黑龙江、云南关闭和吊证的矿井数量不足计划的1/3,而福建计划关闭的30个矿井一个未关闭,严重拖延了全国整顿关闭工作进度。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省市加大力度全面完成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 早在200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就曾下发《关于做好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及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停产整顿工作在经过前一阶段确定停产整顿矿井名单、收回有关证照之后,将进入整顿验收和对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煤矿实施关闭、吊销证照阶段。然而,现在回头审视整顿关闭工作,却无法让人乐观。 对于整顿关闭工作开展缓慢的原因,发改委能源局巡视员吴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地方对整顿关闭工作缺乏正确认识,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一些整改无望或在规定时限内完不成整改的煤矿,以改扩建、技术改造、资源整合为名继续非法生产,逃避整顿关闭。验收工作不规范,有些规定的整改期限过长,不积极组织验收或不及时公布验收结果,有的验收标准过低,失之于宽,使整顿走了过场。对关闭进度掌握不清,已被地市政府关闭的煤矿,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并予公告。” 根据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2005年初,全国持有煤炭生产许可证矿井数量为26377个,其中计划关闭5000个矿井。截至2005年12月23日,已经完成关闭计划43.1%。内蒙古、广东已超额完成计划,新疆、北京等已接近完成计划。 吴吟强调,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快工作进度,绝不允许拖延推诿、消极等待。每验收一处,要立即公布验收结果;验收不合格的,要立即组织实施关闭。对擅自降低验收标准、致使整顿走过场,或验收后不及时下达结论、造成关闭工作拖延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紧急通知似灵药 在《紧急通知》下发后,前段时间进度较慢的部分省市迅速调整工作部署,加快了关闭与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进度。其中,湖南省近期连续召开安监、煤炭、国土、工商等部门及产煤市州政府参加的会议,进一步落实整顿关闭工作,并公布第一批决定关闭的135处煤矿名单。福建、甘肃、云南省也于1月上中旬决定对108处煤矿实施关闭并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 值得一提的是,《紧急通知》中曾特别指出福建省至今未完成一处煤矿关闭和吊证,严重拖延了全国整顿关闭工作进度。此后福建省迅速行动,对31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吊销了煤炭生产许可证,基本完成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的计划。 发改委1月13日公布的《紧急通知》,其签署日期为2005年12月23日,就在半个月后,福建省就神速完成了计划。这份《紧急通知》犹如一剂灵丹妙药,短短时日就让各地整顿关闭煤矿的速度突飞猛进。 “既打又揉,此举可显发改委的无奈,又让人回味。但是,地方政府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关闭不合格煤矿,其真实程度颇受怀疑。”一位煤炭专家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 地方利益驱动是根本阻力 “除体制不顺外,地方利益驱动才是关小煤矿的真正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员钱平凡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除矿主自身利益外,地方某些人的利益不容小视。有的矿主面对督查组瞒报产量,县乡官员还为其解释开脱,说矿主没见过什么世面,见到这么大的官来了,紧张所以说错了。 关闭整顿小煤矿,此前并没有硬性的数量指标,县乡从本位出发,往往希望多保留些矿,因此,怂恿、纵容一些非法小煤矿加紧申报,取得合法证照。关不死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财政问题。乡镇煤矿不仅仅是当地税收的重要来源,还是当地一些干部的钱袋子,请客吃饭、会议开支、日常消费等等,都可让小矿主来付账。 同时,钱平凡却并不完全赞同用行政手段强制关闭小煤矿。他坦言,制度本身不合理因素也需要反思。 钱平凡说,前几年国家鼓励个人投资煤矿,现在说关就关,私营煤矿主不愿意,执行起来难度当然大。“不符合安全标准煤矿,可以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后还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政府可以通过收取资源税,高价出卖等方式逼迫小煤矿主动退市。”可以通过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整合小煤矿。通过对地方政府施压的方法来达到关闭煤矿的手段并不一定会十分有效。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依靠市场手段。他认为,应该从煤矿产权制度上着手,仅靠关停整顿和加强管理等高压政策,根本解决不了中国的矿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