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央党校摸底后备干部改革心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 10:15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马晖 北京报道

  “你对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的总体评价是什么?你认为谁是中国改革的最大受益者?2006年你最关注哪些方面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要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对于这些“焦点”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中央党校“地厅级”学员有着自己的
答案。

  日前,问卷调查结果陆续披露。1月14日,该项课题组的负责人——中央党校谢志强教授为本报记者详细解读了这次问卷调查的台前幕后。

  2005年10月,一项名为“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在中央党校低调展开。实际上,这项调查已经在中央党校的“地厅级”地方学员中连续进行了七年,这些作为地方“后备干部”来中央党校学习的官员们用自己的笔勾勒出一幅“中国改革全景图”。

  收入分配改革最为官员所注重

  “‘2006年领导干部最关注哪些方面的改革?’可能是这份问卷中最吸引人的问题。”谢志强教授笑着对记者说。

  在问卷中,设计者列出了10项改革内容,包括“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政治体制”、“财税金融”等若干选项,要求被调查者从中选择自己最关注的三项,并依重要性排序。

  统计结果显示,在“第一关注”一栏中,2006年领导干部最关注的首先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9.4%),其次是“机构人事改革”(26.6%)、“政治体制改革”(17.5%)和“

医疗体制改革”(10.5%)。

  这一排序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有些不同。2005年,领导干部最关注是“机构人事”(28.0%),其后依次为“收入分配”(21.5%)、“国有企业”(13.1%)和“政治体制”的改革(12.1%)。

  而从三项选择合计的情况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70.0%)、“机构人事改革”(53.2%)、“医疗改革”(44.1%)和“政治体制改革”(40.0%)依次排在了前四位。据课题组成员解释,这一情况与前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显示了以上几个问题一直为“领导干部所重视”。

  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调查显示地方官员对“医疗改革”、“机构人事”、“教育科技改革”的关注度提高,而对国有企业、财税金融改革的关注度则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

  “这跟老百姓的感觉差不多,医疗、教育都是去年的社会热点”。谢志强教授说。

  而在连续七年来的调查中, “保持社会稳定”(61.5%)始终被认为是改革顺利推进的第一位的决定性因素。

  “如此高的稳定性和高选中率,充分证明稳定对顺利推进改革的极端重要性。”调查报告的执笔人这样解释道。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成效,取决于哪些因素?”的问题,“处理好党政关系”成为首选,选中率达27.3%。“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和“扩大党内民主”(均为24.5%)、“精简党的机构”(7.0%)、“搞好全面性的结构调整”(4.2%)分居二至四席。

  来自天津市南开区的一位学员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理清楚党政之间的关系,该是今年好好琢磨琢磨的问题。”

  另外,在回答“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主要因素是什么?”时,这些地方的“一把手”、“二把手”们大多在“各方面体制还不很完善”的选项下打了钩,选中率高达58.0%。而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腐败问题”,在第一选择中没有一人填答,三项选择的合计也只有12.6%。

  一场针对后备干部的调查

  “其实,开始的时候,我们所搞的这个调查只是社科院一个课题的子课题。”谢志强介绍说。

  1992年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搞了一个“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此后每年以书面形式定期将调研报告公布于众,如去年发布的《2005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坊间普遍称之为“蓝皮书”。

  最初,“蓝皮书”侧重于经济增长,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理念渐趋深入人心,包括教育、卫生在内的社会发展问题也日益得到庙堂与民间的共同关注,“蓝皮书”相应的也有所改变。从1998年开始,“党政干部怎样看形势”被纳入到课题组的视野当中,目标指向就是“领导干部对于社会问题的心态”。

  据一位参加蓝皮书撰写的学者透露,当时设计问卷的初衷主要是因为这些调查对象“特殊的身份”:这些地厅级干部,既是地方政策的制定者,又是中央政策的推动者,而且自己又处在利益博弈当中;他怎么看形势,决定了他怎样制定政策,怎么推行政策,自己成为动力还是阻力?

  而据问卷的设计者谢志强的介绍,参与问卷调查的地厅级干部来自中央党校进修部与培训部中随机抽取的四个班级。一般情况下,一个支部(党校中一个班的叫法)里的学员多来自全国各地,而专门给西藏、新疆干部或者中央部委官员开的班则不在调查范围。

  问卷所抽取的都是“选调生班”同“中青班”的学员,前者是各地的正厅级干部,一般五十出头;后者都是目前在中组部备案的为省部级培养的“跨世纪后备干部”,年龄小的三十七八岁,大的不过五十出头。这些干部,有的在中央部委工作,如国资委、发改委、

财政部,但更多的是“地方上一把、二把手”,书记、市长都有,“层次比较高,是上面和下面的一个很重要的衔接点”。

  据他介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43份。其中,国家机关干部占69.9%,党务干部占16.8%,科技文卫等事业单位的干部占9.1%,国有大中型企业干部占4.2%。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学员占41.3%,中部地区占36.4%,西部地区占22.4%。

  谢志强教授也承认,在问卷的填写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烦:这些学员们学习任务重,活动也比较多,不得已我们只能采取组织手段,通过各班的班主任给他们布置下去,“单凭个人的力量是做不来的”。

  至于问卷设计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一位专业领域为“社会学”的课题组成员表示“没问题”。据他介绍,调查问卷在基本的数据方面是一部分,比如对社会形势的分析。另外,还做了一个交叉分析,比如不同地区的人、不同职业部门的人、不同性别的人怎么看同一个问题。

  问卷做了七年,基本的题目每年都会有所修改,大概占到总题目的10%~20%。主要是因为社会情况发生了改变,比如说2003年发生了SARS疫情,就在问卷里增加了“领导干部认为政府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作为?”;前一阵子中央提出了“

科学发展观”,问卷里就添加了 “五个统筹哪个比较好,哪个不太好”的选项。增加的都是一些前沿性的问题,但基本的框架不会变,因为“要涉及到前后比较的问题”。

  对于这些数据的处理,中央党校的课题组要交给社科院,“因为他们有一套专门的系统”,分析报告则由课题组来负责。

  一位熟悉情况的课题组成员说,“报告影响可不小,近几年海内外媒体都很关注,都想看看中国的这些后备官员是怎么想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8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