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严控人口规模 暂住证管理升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14:2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马晖 本报记者 孙雷 北京报道 “1530万,”2006年1月15日上午,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念到一个数字时,特意提高了声调——这是北京2005年全市常
纲要草案中提到,初步估计,从2000年到2005年的5年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加166万。按照这样的速度,2010年该市常住人口规模或达1700万。 “力争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600万。”这是王岐山为“十一五”期间北京未来的人口增长划定的一道“红线”。 然而,依照北京目前的人口增长现状,实现这一目标,显得有些艰难。 事实上,从“一五”计划开始,北京市的城市和人口规划就屡次被打破。有专家表示,关键在于“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市新增加的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到63%。 因此,北京市政府决定,下一步人口调控的核心在于“流动人口”。 1月14日,北京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当天,由九三学社市委调研室牵头、20名专家历经11个月完成的调研报告——《科学设立并努力实现北京市人口规划多元目标的政策建议》——被提交给大会。 针对目前城市公共管理对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应对措施有所欠缺的现状,建议提出实现“十一五”人口规划目标的关键,在于促进“三大转变”: 一是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模式,由现有防范式管理向综合性服务方向转变;二是人才发展模式,由现有潜在人才比较优势向现实人力资本优势方向转变;三是人口分布格局,由单一中心区模式向多中心区方向转变。 报告的执笔人——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陆杰华教授倡议,北京市应建立全市统一、权威且具有合力的“四级流动人口管理组织机构”。同时,以流动人口房屋管理为突破口,逐步开放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资源。 严控城市中心区人口总量,逐步引导人口向郊区流动,也是建议的一个重要内容。 虽然自1993年,北京确定了14个卫星城、29个中心镇和140多个建制镇的发展布局,规划的初衷是分流中心市区人口。但有研究者指出,目前北京卫星城与中心区人口规模差距悬殊,城市群、城市圈尚未形成,卫星城难以发挥产业聚集和经济辐射作用。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王琳表示:到2000年,北京平均每个卫星城的人口规模只有10多万人,离15万的城镇“门槛”人口规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规范户籍人口迁入政策,控制人口机械增长。”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人口调控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有效手段,实施人口综合调控”将是未来北京市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 北京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处长梁昌新透露了部分“新政”内容: 比如规范出租用房管理,环境改善的同时,提高居住门槛;此外,市建委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出租房屋的管理办法。北京市将把主要管理对象转为管出租房屋。 暂住证单一管理功能要改变为管理和服务相结合。流动人口只有办理暂住证才能买房、买车,子女才能入学,办理暂住证是享受这些服务的前提。这样既能服务好流动人口,又有利于政府部门掌握流动人口现状,做好各方面的调控和规划。 梁昌新还介绍说,北京市将建立人口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社区和农村建立一个渠道,了解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另外,北京市在去年底已暂停小城镇户口的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