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表示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09:40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宋焱 本报北京1月16日讯 记者宋焱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今天在出席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新闻通气会”时表示,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苏宁称,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有没有完善的征信体系,是金融体系是否有坚实的基础和市场经济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金融稳定的基础,对社会诚信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苏宁指出,近几年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假冒伪劣产品,拖欠银行贷款,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生活,而且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对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出议案,呼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苏宁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人民银行切实履行国务院赋予的“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及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信贷征信业的健康发展”的职责,近几年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功能是收集、记录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帮助金融机构了解企业、个人的信用状况,防范信用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发展;同时也为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和个人重视保持自身良好的信用记录,从而为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宁介绍,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于2005年12月15日顺利实现主要商业银行联网试运行,并在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四省市提供实时查询服务,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全国联网运行。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后,其防范贷款风险和为金融监管、货币政策服务的功能将比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有较大提高。截至2005年11月底,系统收录借款企业452万户,人民币贷款余额17.36万亿元,约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0%,基本涵盖了全部企业贷款。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初步建成并实现在全国范围内与所有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联网,经过一年左右的试运行,从今年1月起,开始在全国范围正式运行。目前,该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到3.4亿,其中3500万人有信贷记录。收录的个人贷款余额为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信贷余额的97.5%。 苏宁指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防范企业和个人信贷风险的重要作用已经开始发挥。据统计,2004年金融机构通过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共拒绝企业信贷申请1.5万笔,金额941亿元,占金融机构受理信贷金额的2.9%;2005年1-11月,金融机构通过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共拒绝企业信贷申请1.6万笔,金额952亿元,占申请贷款额的2.6%。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自2005年试运行以来,据一些使用该系统的商业银行反映,他们通过查询而拒绝贷款的客户约占其申请客户的10%。 苏宁认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还将有利于防止企业和个人过度负债,防范信贷欺诈,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有利于提高审贷效率,方便广大企业和个人借贷,促进生产与消费等。此外,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还是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的重要工具,利用其统计功能进行经济金融结构分析,为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 苏宁强调,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各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和配合,人民银行将与各方共同努力,继续积极推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