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吉林省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实践。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自内而外的“手术”。改革历程几番沉浮,未曾松懈。
从厂长负责制到承包租赁经营,从“三改一加强”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路风雨兼程,最终却没有彻底走出矛盾的困境:一方面,我们分享着主要是来自广大国有企业的财政和税收;另一方面,我们又拿出极大的精力和财力,来维持相当数量萎缩不振的国有企业
的生存———与发达地区比,我们“国字号”比重过大、活力普遍不足,已成为我省加快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吉林的领导、全社会都在焦虑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我们的决心能不能下?
所有思考的最后聚焦点,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改到深处是产权。长期以来,我们在锐意进取中,积极探索企业体制改革和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不同阶段的主流经验,但始终没有真正涉及产权制度改革。而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无疑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这意味着几十年旧体制积累的矛盾将一次性爆发,多年积累的企业债务“包袱”要一次性处置,多年对职工的欠账须一次性解决,今后企业的发展也必须同时谋划,任务十分艰巨。但是,这一步必须迈出去,这一关必须闯过去!这是历史与现实的抉择。
200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省816户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这一决定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解决国有企业历史与现实矛盾问题的决心和胆识,更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谋划振兴吉林的深思熟虑和果断决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把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作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五项重点工作之首。省委书记王云坤指出,必须下大的决心,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采取突破性措施,加速推进国企改制改组。省长王珉提出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实现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推动改制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省委、省政府在谋划国有企业改革之初,就注意把通过改制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切实打好2005年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省委、省政府确立了“紧紧围绕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大力实施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统筹谋划,破难攻坚,开创国有企业改革新局面,为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创造体制和机制优势”的总体思路。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维护职工利益、有利于调动改革者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省及省以下81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同时解决已改制企业中存在的改制不规范和职工劳动关系未转换等遗留问题。为了把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省组成9个调查组,深入各市(州)摸情况、兜问题,各市(州)也层层分解目标,落实攻坚任务,做到任务到户、责任到人。
省委书记王云坤、省长王珉多次听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汇报,亲自主持会议研究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深入市(州)、部门和企业调查研究,对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作出明确部署和要求。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长王珉任组长、4位省级领导任副组长及36个有关部门参加的全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成由省人大、省政协、省纪检委10位省级领导担任组长的国有企业改革督查推进组;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三次“会办制”会议,研究确定了41个重大问题。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省政府领导和省企改办,共召开5次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及100余次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为加大改革的推进力度,全省在省、市两级机关中选派10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下到816户工业企业中,基本做到了每户改制企业都有一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行动一致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要想取得此次国企改革攻坚战的完胜,还要有科学决策和超常规的工作力度。为此,我省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全面、完善、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政策的出台,为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多种形式并举,大力推行招商改制。“2005中国·吉林国有工业企业产权转让暨项目招商大会”和第一届东北亚博览会,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把通过改制重组促进重点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和盘活陷入困境的老大难企业,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主攻方向,一大批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实现了嫁接改造;一些长期停产半停产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启动了生产,获得了新的生机。
搞好宣传发动,营造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年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既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又进行了广泛发动。各地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实施改革攻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家普遍认为,2005年,吉林创造出了企业改革的最佳环境和氛围。
省委、省政府对已基本完成改制重组的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大力创造有利于域外和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以优良的行政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促使各类资本在我省不断增值,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为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创造出体制和机制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