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我国居民存款首破14万亿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03:18 每日经济新闻

  新华社[2006-1-16]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050.99亿元。

  数据显示,2005年12月末,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
.95%。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41050.99亿元。

  这是在2005年一年内,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连续跨越的第三个万亿元大关。2005年1月,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5月份即突破13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体制改革向纵深进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制度的改革。虽然这些改革措施从长远看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从短期看,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消费信心的缺乏,使得老百姓在考虑收入的支配时,预防意识明显增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养老、住房排在居民总消费的前三位。

  据常州市城调队2005年的抽样资料,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19年共需投入基础教育费用约13.1万元,比1999年的测算增加了5.1万元。与此同时,不断上涨的

房价已经超过了居民生活的承受能力。另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

  解读·央行说法

  我国居民储蓄属于“被动储蓄”

  中国人民银行不久前公布的一项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在继续增强,但央行认为,居民储蓄属于“被动储蓄”。

  一般来说,低龄及高龄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对储蓄的贡献小于中青年龄段,因为除了收入上具有优势以外,中青年还要考虑居住、教育、养老、医疗等各项支出,因而具有较强的储蓄动机。而我国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龄水平恰好是在对储蓄贡献最高的时段。

  国家统计局0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30至34岁的年龄段人口最为密集。

  解读·

理财途径

  投资渠道不足推动储蓄连破新高

  “股市低迷、基金收益下降、国债发得又不多,对于老百姓来说,实在没有太多的投资渠道,即使不想存钱也没办法。”在公司上班的李女士说。

  我国居民储蓄率明显偏高,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在40%左右,远远高于世界25%左右的一般水平。这其中除了我国所具有的储蓄传统外,把仅有的一点闲钱存到银行成为许多居民不得已而为之的理财方式。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