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科技搭桥 谱写中韩交流新篇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20:36 中关村

  主 办:《中关村》杂志社

  国际高新技术与市场发展组织

  北京京海通联国际科技会展有限公司

  韩国Korcha株式会社

  时 间:2005年11月9日

  地 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厅

  主持人:李俐君(北京电视台科教中心)

  整 理:章志坤(《中关村》杂志社记者)

  摄 影:张 勇(《中关村》杂志社记者)

  论坛缘起:

  卫汉青(《中关村》杂志社社长):

  中韩建交13年来,科技关系已从最初的垂直分工、相互补充关系演变成水平竞争的关系,在这个变化的环境中,中韩两国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国要解决的核心课题应该是如何构筑对相互都有帮助的合作秩序。相对中国来说,韩国的经济发展先走了一步,尤其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获得了长足发展,已处于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之列。2008年

北京奥运会临近,中国能否像韩国一样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呢?其经验教训很值得中国借鉴。韩国的产业和技术同中国一样互有短长,经济有很多互补的方面,历史、文化、传统和面临的政治经济任务也有很多相近和相似的地方,在很多地方容易达成共识,这扩大了两国合作的余地,也奠定了中韩科技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中关村》杂志是致力于打造知识经济的主流传媒,是新经济、新科技、新文化的倡导者,我们借中韩科技交流大会的机会举办以发展、机遇、合作为核心的讨论,希望给各国企业打造更好的交流平台。今天在座的各位来宾中,有许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老朋友,对你们我们表示由衷的赞赏和感谢,同时我们也热烈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朋友,为结识这些新朋友感到非常高兴。

  中韩科技交流方兴未艾

  文海周(韩国驻中国大使馆科学官):

  众所周知,中韩两国是1992年8月24号建交的。92年建交之前,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主要是通过香港这个中间渠道完成的。两国建交以后,韩中两国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两国的首脑开始互访,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开始正常化。东南亚地区,包括韩国地区发生金融危机时,两国的交流出现了停滞状态,之后中国出现了韩流现象,韩国现在也刮起了“中华风”,两国间的交流日趋活跃了。

  1992年,韩中两国的贸易额只有64亿美元,到2004年已经增长到794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对象国、第二大进口对象国。两国人员的交流情况到2004年的时候,大概达到62万7千多人,但是访问中国的韩国人数只占了28.4万多。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大概有一万多个韩国人访问中国,在中国留学的韩国留学生占到中国留学生总数的40%左右。

  两国间科学技术合作也是多种多样的。1992年9月份签订了韩中科学技术合作协议之后,两国间举行了很多的首脑会议,像韩中首脑会议、韩中科学技术共同会、韩中科学实务会议等,不光是首脑之间的会议,一些技术交流机构,像互派技术考察团、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韩中共同研究中心,通过这些机构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

  韩中科学技术委员会是一个部长级的会议,到今年为止一共举办了8次。从今年会议的主要内容来看,首先成立了纳米研究中心,第二,扩大了氢核能合作方面的业务,两国间的互派技术考察团,通过互访了解对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政策以及研究动向等等,每年两国科学家大概有4次互访,今年已经互访了3次。

  2003年9月,韩国科学部在北京设立了韩国科学技术合作中心。该中心是技术合作的窗口,也是一个合作的中心,它通过管理把中国的科学技术、信息实现网络化,进而实现技术产业化等等。今年,在黑龙江省、四川省、河北省这几个地方,我们都有一些项目在操作,而且今年我们计划再设立纳米技术中心和生物资源中心。

  在这里,我主要是想推进两国政府的首脑也就是部长级会议或者科学技术委员会达成一些事宜。通过两国首脑会议或者部长级会议讨论问题,通过签署协议进行共同的研究,通过举办研讨会实现达成的协议。

  中韩两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是比较频繁的,科技在两国的整体发展方面所占的比重也都是非常大的。我认为,无论从政府角度,还是从研究者和企业层面,都应该多进行交流、发展两国的科学技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延续,中韩两国的科学技术交流会更加广泛、更加频繁。

  发展总部经济 释放科技优势

  带动区域发展

  赵弘(北京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北京市政府顾问):

  总部理论在国际上是没有的,这是我们独创的经济学理论,现在已经得到国内和国际学者的普遍认可,已经成为政府的发展战略,北京十一五规划也已经明确写入总部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我们市场化的进程。随着市场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两种需求,第一种需求是,在欠发达地区,很多企业面临着人才的竞争和人才短缺的困难,他们的研发和营销、他们的高层管理,都面临着缺乏人才的瓶颈。第二个需求就是在我们中心城市,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原来城市里面的制造业被迫转移出去。随着制造业的空心化,城市的经济持续发展,也成为困扰地方政府很大的难题。

  总部经济的思想就是借助现在越来越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将企业总部留在中心城市或者使更多的总部从欠发达地区聚集到中心城市来,利用中心城市的人才、信息、资本等资源,而把生产制造业留在欠发达地区,这样形成企业结构空间上的分离,这种经济形态在原有经济学里尚没有过多的研究,我们把它定义为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的内涵是某一个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能够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分布在具有优势的其他地区,形成企业在空间上的组织结构的分离,由此对区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形态。

  总部经济的形态已经形成,但在理论上还没有人解释。模型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把总部和基地分开成为可能。第二个条件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资源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个层次的资源是战略资源,比如高级的研发人才、营销人才、资本运作人才、战略管理人才等等。另一个层次的资源是土地资源、劳动力和一般的物质资源,这样的资源在企业发展不同地段地域是不一样的。规模越大的企业,战略资源越重要。第三个条件,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的国家或者地区,不同的区域这两个资源禀赋不同,这三个条件都是大家普遍比较认可的。我们看到,现在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企业能够把总部和生产基地分开进行布局,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模式,前面是总部后面是生产制造,无论是在中心城市还是在欠发达地区,都很难实现资源的自由配置。

  道理很简单,如果放在中心城市,常规资源会侵蚀到企业很大一块利润,客观上成本过高。反过来欠发达地区缺乏战略资源,在同样的时间,技术被人家超过,市场被人家占领,企业依然很难做大,所以在空间实现新的分离,总部聚集在一个地区,生产制造布局在另外一个地区是比较科学的。

  总部聚集在中心城市,比如到北京来,可以获得四种收益,第一可以取得低成本战略资源,人才、关系、资本,包括今天的研讨会都可能产生很多的机遇,这在欠发达地区是不可能实现的,低成本的战略资源获取是企业很重要的一块。第二,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企业把总部聚集在中心城市,无形当中就取得这个城市的无形资产——利用区域的品牌拓展自己的市场。第三,能够取得便捷的厂商服务,会计师、律师、资产评估等等服务业的配套。第四,能够起到聚集效应,各种观念、各种管理、各种技术,在企业的创新过程当中、在和同一个时期同一水平的国际国内的企业进行比较时,就会产生一种创新的聚集效应,形成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收益。

  总部经济提出以后得到北京市委和全国各个城市的支持,因为总部经济会给所在城市带来五种效应。第一个是税收贡献效应;第二个是产业乘数效应,能够带动会计师、律师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很庞大的产业集群或者是总部集群。第三,能够带动消费。总部的高级白领的消费,总部的各种研发、营销活动的消费。第四,能够带动一部分的高级白领的就业,同时由于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一般的服务业的就业,最后还有社会资本效应,提升整个城市的无形资产,增加整个城市的活力。

  总部经济有五个特点,第一个是知识性;总部经济在制造业环节就是总部环节,各种研发营销、总部活动都是支持性的活动,第二个是集约性;追求资源的再配置,寻求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第三个,延展性;通过总部经济能够把经济从制造业延展到服务业,从高端服务业,比如会计师、服务师延展到一般的服务业。第四是辐射性;通过总部经济的链条辐射到欠发达地区。第五是共赢性,带动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

  有很多的企业聚集在北京,就是看好北京的科技资源。北京每一年产生很多的科技成果,比如说去年整个技术合作的成交额达到425亿,总成交额达到600亿以上,而且这个成果流向了外地其他的区域。同时北京有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北大,国家很多的实验室都放在里边。北京还有很多服务业围绕着科研活动,根据研究,我预测在北京能有一批新的服务业产生,我们定义为创新型服务业,一个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业态,如网络游戏、移动网络服务等。二是由制造业本身服务环节分化产生的独立业态,如研发、工业设计、咨询等。第三类是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传统的一些服务形态发生变化,比如电子银行、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从现在的统计数字来看,信息传输和科学技术这两类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83亿,占到GDP的11.5%,也就是十分之一。

  运用总部经济理念,能够释放首都科技资源效能。北京有这么多的科技资源,为什么经济还是不够发达,我认为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尚没有创新。用总部经济提升北京经济的质量,要发挥科技资源的优势,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或者研发中心到北京来发展。韩国就有很多的企业已经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比如LG,在北京设立了研发总部,在望京科技园设立LG电子中国研发中心,已经全面启动。

  为什么这些企业到中国来?英国联合利华中国区总裁曾经在一个会议上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中国一个博士的工资大概是英国一个博士的六分之一,但是在中国一个博士的工作效率大概是英国一个博士的两倍,因为他们有很多的休假,上班来得晚,走得早,中间还有喝咖啡的时间,按综合效率计算,中国一个博士的工作效率大概是英国一个博士的12倍。正因为如此,商务部研究院调查显示,全球1000强企业,大概有61%表示在未来三年要把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来,尤其要落在北京,这表明,在国际分工体系当中,北京利用科技资源是能够承接很多研发中心的。

  韩国创业支援的政策与思路

  韩淳兴(韩国科学技术院新技术创业支援团团长):

  我介绍一下韩国创业支援的政策与思路。韩国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风险投资企业,很多的创业企业都做起了这一行。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这些企业纷纷倒闭,现在就剩下90家了。风险投资是美国提出来的,主要是通过网络化实现资源。大家都知道,游泳需要学习起步,同样,这些企业也需要支援,我们支援团就是要帮助他们这些企业创业。

  我们给这些企业提供办公或者生产场所等项目的服务,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同时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包括法律方面的机构,在韩国全国范围内都有这样的专门机构。通过这些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价和界定。如果企业需要空间的话,他会到创业园区,因为创业园区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的,创业园区由国家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经营。评价基准就是注册基金必须在两千万韩元以上。

  这次中韩科技科技展览会,来自韩国的参展企业很多,由于展会没有结束,我们还不能得到一个确切的数据,但是签订的洽谈项目和比较成功的合作意向是很多的,中韩企业间是有竞争关系的,但是共同发展才是两国企业的共同目标,我相信今后中韩两国一定会通过交流与合作实现双赢的目的。

  韩国创意文化与中国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

  科技问题引出了文化问题。科技如何创新,如何在中韩两国经贸和科技方面有更广阔的合作,这确实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我觉得有一个很有希望的地方,那就是在中国生活的韩国人和在韩国生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里面有两个方向,韩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这两方面有很多的联系,一方面就是在中国的北京出现了韩国人的社区,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社区非常有意思,在社区里面可以用韩语交流,可以吃到最地道的韩国菜,买的可口可乐都是韩文标识,可口可乐是从韩国进口的。这样,中国人在北京的社会里面能够感受到韩国文化的趣味,文化的多样性也就在北京呈现得非常清楚。另一方面是科技力量、经济力量的交流的加深,使人们在文化上有沟通的迫切愿望。没有文化上的沟通和互相理解的话,科技的交流会遇到问题,经济的交流会遇到问题,社会的交流也会遇到问题。

  第二,韩国电视和电影的文化,也就是所谓创意的产业。从韩国的游戏产业到韩国的电影电视的产业在中国大陆引发了巨大的热潮。所谓韩流的崛起,恰恰是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时期,中国人开始大量引进韩国的创意文化作品,并把这些作品作为中国人最爱的作品看待,最有趣就是《大长今》和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本土娱乐节目《超级女声》,很多人认为《超级女声》就好像是大长今。《大长今》广告词里面说到一句话:一个人一生不断遭到PK。PK就是中国最新流行的一句话,一个人不断面对一对一的挑战,不断坚韧,不断谋求胜利,这个过程就是中国人和韩国人共同的想象。

  《大长今》不是关于韩国宫廷的故事,基本上讲的是一个当代小白领怎样在科技公司或者是制造公司里面的人事斗争,怎样不断顽强地争取自己的胜利。刚刚大学毕业的小白领看到《大长今》以后感同身受,觉得自己的感情、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自己所面对的挑战,就是《大长今》所给他们的东西。这样一个感觉,你会发现,韩国流行的文化,在中国人新的身份认同建构的重要时期里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我觉得这是韩国的创意文化对于中国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

  中国人和韩国人有共同的命运,这两个国家所面对的挑战是一样的,都面对全球化和来自西方的挑战;面对挑战时所具有的梦想也是一样的,那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这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基本的源头,是梦想的力量,这个梦想的力量通过《大长今》这样的电视剧不断讲述给我们。韩国梦就是亚洲梦,就是中国梦。《大长今》不是代表韩国人不断地PK困难,而是代表中国年轻人的力量,《超级女声》和《大长今》变成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新的中国梦和韩国梦,他们共同打造的是一个所谓亚洲的梦想。

  这个亚洲的梦想需要许多的触角去延伸。需要有更多的技术合作、投资,也需要互相之间的更多的理解。另一方面,我觉得年轻人对梦想的一致,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和邻国之间最有利的联系点,因为梦想是一致的,有着共同梦想的两个社会就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走向未来。

  怎样把自己的步子迈得更大?怎样创造一个新的平台,让我们的文化和领先我们半步的韩国文化进行交流?这是很大的挑战,有两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韩国创意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非常敏锐地抓住了时代触须的前端,最迅速地把时代的神经转化成一种文化的产品。第二个就是韩国能够让这些文化产品不断创造出整体的、辉煌的、文化的迷恋感、诱惑力,它创造了很多明星、偶像、流行文化的趣味,这些东西都变成了我们大家所共享的资源。在这样一个状况下,怎样面对新的挑战,就可能是我们现在最需要面对的。

  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多文化上的沟通和了解,没有文化上的沟通和了解,科技的创新乃至于技术的合作,都变成更大的困难。所以,大家在关心科技挑战的同时,也要关心我们所面对的共同文化的问题。

  营造创新场 聚集核心技术

  培育钻石企业

  梅萌(清华科技园董事长、清华大学教授):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些韩国人在韩国要建一个中国城。走遍全世界,看到全世界的大号城市都有中国城,然而全世界的中国城几乎都是当地治安环境状况最差的地方,这是第一代中国移民给我们在世界上留下的“遗产”。

  现在从中国去韩国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在韩国的中国人地位越来越提高,韩国人看到这里面的商机。想在河北省及河北省最靠近北京的地方做一个中国城,聚拢中国的资源。这两年,中国和韩国在技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往来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搭建一个面向中国人的,文化、技术聚集的区域,说明了韩国对中国的关注,也说明了中国的前景和进步。

  我还想讲一讲创新的问题。第一,中国的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成为经济大国,而且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在全世界排到第七位。大概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内,每年GDP以10%的速度增长,这在全世界是最快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在成为经济大国的同时没有成为经济强国,而且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中国高速经济的增长实际上主要是依赖于外资,外国技术的进入使中国的经济有一个飞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牺牲我们的市场、环境、资源,但是并没有把核心体系建立起来,以至于我们在成为经济大国的时候没有成为经济的强国。如果不把自主创新抓起来的话,中国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提出自主创新时机是非常好的,早五年不是时候,晚五年又错过了好时候。中国自主创新是要有条件支撑的,第一个条件是GDP的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人力资源的支撑。

  要想创新和搭建平台,就要鼓励更多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够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用它调整经济结构,用它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到目前为止,全国有44家经过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很多东西都已经有了,缺的就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经济和科技发展非常受制于人的方面。清华科技园聚集了一批科技技术,在未来中国新的产业结构中处于龙头和制高点的位置,而且它能引领整个中国未来的科技走向,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想把大学科技园区打造成营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场,用这个场聚集更多的核心技术,培育更多的钻石级的企业。

  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存在,场内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而场的整体势能也是随着场内物质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这是场的概念。我们就是想聚集更多的资源,打造创新的场。

  大学科技园对企业成长的帮助和促进就具有很多场的特性。首先是依托大学,因为产学研是一体的,所以大学科技园实际上是在为园区里的企业提供一种场的帮助。

  大学为企业服务当中有几种模式,一是把大学资源充分整合出来,比较新的做法是把大学的装备资源整合出来,技术条件的平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另一方面来讲,大学和企业在园区里合办功能中心也是创新能够变成现实的非常重要的条件。这应该说是很好互动双赢的模式。

  我们在创新过程当中,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向韩国学习。实际上,韩国在二十年前和我们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太多,也是大量依靠进口,但是韩国在进口的同时,用大量的资金和人、财、物力做消化吸收,所以第一代进口,第二代国产,第三代出口。中国是只引进不消化吸收,所以第一代进口、第二代进口、第三代还在进口,这是非常大的差别,引进是重要的,但如果不消化吸收,国家将永远是落后的。

  企业要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主体

  白慧敏(联想集团副总裁、研究员):

  国家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已经把自主创新作为我们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基石,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企业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韩国的政府和企业这方面做得很好,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韩国在这些年的发展当中,之所以很快地崛起,跟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讲到自主创新的主体我想有三点认识,第一点,联想把应用创新作为联想自主创新的出发点。我们国家IT产业有两大特点,一个就是市场规模大,增长快。2004年,我们国家IT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GDP的7%,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第二个特点,我们国家IT产业从总体上看是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像在PC领域,CPU、操作系统基础技术掌握在外国公司的手里,一方面国家在大力扶植中国自己的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像联想作为系统厂商,这些年坚持了以应用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并且获得了成功。正是这种应用创新能力保证了联想紧紧盯住用户的需求,不断引领潮流,开发出新的独具特色的产品,使联想电脑成为消费者最欢迎的、最喜爱的品牌。

  中央强调自主创新是有三方面的含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再创新。区分这三个层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正确的,应用创新实际上就是集成创新。

  第二,技术创新必须与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相结合。因为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要能产生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所以自主创新并不是单指技术创新,还应该包括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等。这个核心就是怎样把技术变成产品,把技术变成钱。我们从联想的实践当中感觉到,如何卖东西,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联想在国内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商业模式的成功,所以从这开始的自销到后来的分销,从分销到交易型客户和关系型客户两种业务模式的区分。

  第三,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应该成为国家科技投入的主体。现在国家科技投入花在三个方面,一是科研院所,一是高等院校还有一个就是企业,在三个主体当中,应该说企业从国家财政得到科研方面的支持是最少的,增长速度是也最慢的。不过最近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央在强调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同时,也在强调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为我们勾画出了十一五的发展蓝图,着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共识。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技术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进程,打造出中国的国际知名品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中国企业融资及发展——中韩企业如何实行并购与合作

  郑锦桥(嘉富诚国际资本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资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企业发展除了资本背景之外,还要建立一个融资平台,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层次的提升成为一个企业发展的两大因素,当然技术是一个企业的重头。在海外资本市场,中国企业迅速增长,造就了一批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但是看到国内的资本市场发展现状,我们会发现,这些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的难度非常大,尤其是我国GDP的增长已经跃入世界前列,而资本市场的市值现在仍然徘徊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二十位左右,也就是说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整个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说,我们的企业不得不走出境内,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在海外总体上市的数量主要集中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其余分布在其他各资本市场,包括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新加坡和其他资本市场。韩国资本市场目前只有一家中国企业,但是韩国资本市场并没有放弃对中国企业的吸引,近一两年来多次到中国召开各种类型的资本市场推荐会,以引起更多有成长性的企业关注。

  中国企业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金额已经达到了112亿美金,这个比例较2003年已经有很大的增长。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资本市场,在IFDI韩国直接投资者占中国直接投资的比例,也在逐渐地增加,这个比例不如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数额大,但是我们看到增长的比例是非常显著的,已经由2003年的45亿左右上升到了425亿,这个比例说明中韩两国之间相互的交错,尤其资本市场方面的融合,随着贸易的增加也在增加,我们更有信心在中韩企业之间以及各资本市场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资本市场的发展不能很好地融合经济总体的发展,在2004年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98家企业,募集资金的总量只有43亿,而同期在境外上市的84家企业中,募集资金的总量达到112亿,所以说单家企业的融资额,境外的资本市场要远大于金融市场。

  今年一到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总的来讲,企业户在增加,并且不断在创造出新的中国概念和各种不同的新奇迹,比如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创造了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中最高价的一支股票,我们叫中国第一只好股,这种概念对推动中国概念股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受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对企业的要求是有标准的,不是说什么样的企业都受到投资人的关注,包括在韩国资本市场也是一样的。总的来讲,关注的是什么呢?整体的企业形象,国际资本、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行业,或者是在国内中国大陆市场份额中的情况。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营销模式和团队其它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会成为投资者最关注的依据,不少企业尤其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企业,由于在调整经营方式、营销模式而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当然,在任何地方上市都会存在各种标准,比如说在韩国上市同样要考虑前三年的业绩,更重要的是要看今后发展的趋势,所以说两年或者三年的业绩,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每个资本市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此外行业地位和盈利能力、客户质量和资产质量以及管理的素质和整体其他方面的因素,可能都会成为各资本市场投资人以及保荐人所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

  上世纪对中国企业来讲,可选择的余地比现在大很多,中国有了这种条件,更多的资本市场来中国抛绣球,像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包括伦敦、韩国,希望有更多企业参与他们的资本市场,希望他们的资本市场由于中国企业的介入而收益提升。但企业要考虑自己的发展战略和所处的行业,考虑上市的标准,以及你对公司治理结构适应的能力,比如说在美国,萨班斯法案是制约一个公司在满足公司治理方面最主要的因素,能不能在美国上市要考虑你对萨班斯方案的能力。

  关于中韩企业之间的并购,实际上这几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中化集团并购韩国仁川炼油厂,这个收购尽管说有一定的问题,但是总体上还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并购案,此外还有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但我们发现,韩国企业在中国实际投资额比中国企业在韩国投资额大得多,旅游方面同样也是这样的,中国到韩国旅游的多,而韩国到中国旅游的人数相对偏少,这可能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但是随着整体的经济发展,这方面的差距也在逐渐地缩小,比如说并购案,一些小规模的并购案例在经常地发生着。我们看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TFT—LCD,收购价格为3.8亿,京东方使用资本杠杆实现了整体收购。3.8亿对京东方来讲是非常大的数字,市值才25亿,收购3.8亿的项目,是非常大的资金,除了自身的贷款之外还包括韩国金融机构的支持,能做成这样一个金融组合实施收购,是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最核心也是最亮点的方面。

  环保农业的新亮点

  李先生(韩国Bicosys co.株式会社负责人):

  当前环保农业是中韩乃至全世界都在积极倡导的新兴产业,很早就听说中国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同我们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很吻合的。我们公司主要经营方向是生物制药以及此类产品的使用,这些产品可以有助于环保农业产品的生产。我们公司作为众多优秀农医药制品公司之一,致力于韩国的有机农业事业。在韩国我们的公司不仅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并且在韩国市场上销售额也直线上升。

  为了简化化学农药过多使用而造成的危害及对环境的压力,我们公司在韩国国内最先使用天敌生物制剂,并且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制药类的技术。我们现在生产开发利用天然物的产品、无害产品,在国内得到非常高的认可。2005年我们公司又开发了九种产品,在韩国国内得到韩国政府的很高评价,被农业部认定为在天敌技术中有巨大贡献的企业。相信我们公司所开发研究的产品,在中国有机农业制品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公司的产品不仅可以使用在那些无法使用化学农药的农产品上,并且也有15种可以代替化学农药的产品在生产和使用中。这15种产品的总生产量大约价值60亿韩元。我们知道,中国为了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正在积极进行一个食品上的绿色活动,可以想象中国的农业生产使用我们的产品,一定可以生产出不仅味道好,而且质量优质的农产品。我们公司的目标是不仅要在中国,而且还要为全世界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农产品,为众多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韩国科学技术院是韩国的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机构,从2004年开始,韩国科学院工作人员不断地努力,为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公司是韩国科学技术院的会员公司,我们与韩国科学技术院携手合作,进行新的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我相信在中国和韩国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大环境下,两国的科技企业一定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繁荣。

  数码广播:中韩两国关注的焦点

  崔先生(韩国WIWORLD CO.株式会社负责人):

  中韩科技有许多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机会。我想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今年我们的公司也被KORCHA株式会社选为明星企业,并且从各个领域得到很多的支持。我们的公司主要研制的产品是在公共汽车,轿车然后还有货车、火车这些移动的载体上接受数码卫星广播娱乐系统的产品,也就是卫星广播的系统。卫星广播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只要打开卫星广播电视,就能在很远的地方,哪怕是数千公里的地方,也能看到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现在只能在家里面看卫星电视、广播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用我们公司所研制移动型卫星追踪电线可以把以前只能在家里看的卫星广播电视出现在移动的车里,在海上航行的船里看到。我们WIWORLD CO.公司是在2000年建立的,02年进入中国和泰国市场,03年进入日本台湾市场,04年到土耳其为首的欧洲市场,05年进入香港市场和日本MATUSITA达成产品供应协议。

  我们公司主要开发研制的产品就是在移动载体上装载的,无论在何时何地接受高音质数码广播娱乐系统,我们公司现在研制产品主要应用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房车、游艇两个方面。我们公司主要销售量中,房车和游艇这方面占主导地位,占了80%以上,在市场份额方面,占韩国的国内同类商品50%以上,欧洲市场的20%左右。

  据我所知,现在在中国市场方面对于数码广播关心是很高的,而且我还知道像海尔和康佳等中国的大企业正在开发研制数码电视,从这一点来讲,我希望我们公司的产品可以为中国数码广播做出贡献,而且我个人认为,这也能成为2008年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一个成功的契机。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亚洲文化圈之内,有很多相近的文化。我希望中国和韩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能更上一层楼,中韩科技交流有一个更好的合作开端和美好的未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