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普
本报讯 高校家底不清、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问题如今有了解决方案。山东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开发“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全面投入使用,有效防止了高校资产流失,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高校资源共享。这是记者日前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的。
据财政厅教科文处副处长王宇轩介绍,过去高校固定资产的增加、变动、处置等基础性录入工作集中在归口管理部门,现在分散到各院、系、处(室)完成,由各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的管理权限对固定资产管理业务实施全息、多维、实时控制与管理;同时充分运用智能化技术,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操作,提高了管理时效。新系统突破了传统的校、系、室三级管理模式,管理级次可以根据管理随时调整,满足了规模、体制不同的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而且采用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创新设计与编程技术,以教育部16大类资产分类法为基础,根据录入的验收单、调拨单、处置单,系统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自动转换成财政6大类、10大类分类的固定资产总账、分类明细账、分户名细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全面准确地反映学校资产总量及结构。这样一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统计告别多套软件并行局面,固定资产使用及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账表所反映的资产数量与金额始终保持一致,彻底解决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对账难的问题。
现今,依托网上业务流程,高校每购置一项资产,购置单位在任意一台终端提交验收单后,必须经过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分别审核通过才能入账,各部门之间的权限互不兼容,任何一个部门均无法完成从采购、验收、登记、入账或清查、处置到账务处理的全过程,有效控制了滥用职权、营私舞弊行为。
据悉,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在56所省属高校和10余所省外高校安装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