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温州炒煤团千万投资化为泡影 希望政府缓解损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王秋君 张华钰

  目前,虽然温州煤商在山西还没有出现盛传的大规模“挥泪撤晋”,但处境艰难已成定局。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安全大整治、资源整合和资源税改革令投资9万吨以下小煤矿的温州商人举步维艰。现在山西煤矿还没有大面积复产,危局中的温州煤商只能坐以静待。

  瞬间困境

  温州炒煤团的噩梦开始于2004年底,山西开始了对于煤炭开采业的规范和整顿。资源过度开采与浪费,环境恶化,事故频发,煤矿老板一夜暴富后引发的种种不良社会问题让山西不得不重新定位煤炭业发展方向。

  同时,山西作出了用十年时间淘汰全部小煤窑的决定。当时计划是2005年底全部关停9万吨以下小煤矿,煤矿总数减少30%以上。后来时限推迟到了2006年底,但还是给温州炒煤团当头棒喝,更为致命的是温州炒煤团所控制的煤矿大多集中在6万吨之内。据说浙江方面曾因为山西的这一政策而与山西官方频频交涉,但山西不为所动。

  2005年后半年,在

宏观调控形势下,山西对煤炭行业开始了更为严厉的整治。要求全省范围内不再批建单井生产能力小于30万吨/年的小型矿井,同时对30万吨/年以下的小型煤矿也不再办理扩界、扩层手续,对矿井布局不合理煤矿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也不再延续,对于9万吨以下小煤矿则界定了明确生死期限。温州炒煤团遭遇了真正的大限。

  撤退还是等待

  面对山西的政策铁腕,温州商人欲哭无泪。温州炒煤团集体哭离山西的消息开始在外界传播。

  山西省中小矿山井巷企业联合会的日常工作负责人阎敏才日前表示这一说法有误,山西淘汰重点产煤县年产量9万吨以下矿井,以及关停30%煤矿的规定对大多数温州投资者影响并不大,温州炒煤团也并未离开山西,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温州炒煤团的撤退似乎只是时间性问题。

  56岁的郑昌健是2003年在山西浑源县开始投资煤矿的,目前共有3座煤矿,共计投资约2000余万元,都是山西明令关停范围内的矿井,目前亏损已达600余万。郑昌健称当初选中浑源县一来是因为当地的煤矿比较便宜,其次当地政府在引资时曾给予过他们相关承诺,他投资煤矿的资金均为自筹,今天遭遇山西铁政,撤出资金为时已晚,他最大的愿望是政府能够给予他们一个合理的撤资途径,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在采访中,郑昌健无奈地说,今年春节都不敢回家过了,因为大部分钱是亲戚朋友帮忙筹措的。当然,他也希望在未来的时间,政策能给他一个喘息的机会,从而捞回一点血本,如果无望,郑昌健表示今年6月左右最终会撤出山西。

  在浑源县,所有温州投资者都遭遇了郑昌健的这种绝境。由于浑源县的煤炭属“窝煤”,大规模开采几乎不具有任何价值,在该县存在的40余个矿井中仅有8个矿井仍然可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生存,而9万吨的煤矿仅批下2个。浑源温州煤团注定将全军覆没。

  与浑源县相似的是煤炭储量并不丰富的原平市。原平市有3万吨以下小煤窑40余个,因此也成了温州煤商投资较多的地方,但这里的煤矿也同样不适合通过技改达到9万吨产量。在原平投资1000余万元的的李某称,现在惟一能作的事情就是等待。

  有业内人士分析,温州炒煤团的哭撤山西似乎已经是意料中的事情,现在基本还没有温州煤商主动撤离,主要原因是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对他们的损失予以缓解,在他们看来,几千万元的投资顷刻化为泡影是不能接受的现实,需要有人来为此给出说法。

  相关报道:炒煤团入晋路线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6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