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二渠道图书交易会是否是鸡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15:02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刘 方

  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将新华书店系统的国家正规出版机构称为“主渠道”,而将新华书店以外系统的民营出版机构称为“二渠道”。二渠道的图书订货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以来,经历了十几个酷暑寒冬,一路艰难走来,从最初偷偷摸摸的“地下交易”,到光明正大的走进主渠道图书订货会的会场。从没有身份证的“黑户”,到获得承认的
民营出版商。期间多少辛酸苦辣恐怕只有身处其间的人才能够感觉到。

  在民营出版的发展历程中,图书订货会曾经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今天的二渠道图书订货会却已经风光不在。它就像是一个“熬成婆”的媳妇,终于等到不用再受“虐待”了,却发现,自己已然是年华老去,青春不在。只能在落日的余晖中遥想当年的如花美貌,婀娜多姿。

  图书订货会,在严冬中感受严冬

  2006年1月3日至6日,二渠道图书订货会如期在北京丰台京丰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家民营出版单位参加了交易会。京丰宾馆又一次成为广告招贴画的海洋,摩肩接踵,人头攒动。这种景象每年会在这里出现两次。一次在秋季的十月,一次在年初的一月。

  由于一直是民营出版界新书亮相的“风向标”,所以,二渠道的民营出版商一般都不愿意错过这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各个出版公司无论大小,都会想方设法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挖空心思用最优美的图案、最摄人心魄的宣传词和最赏心悦目的书名装点着自己的广告宣传画。整个宾馆一片“花团锦簇”。

  但是,这些表面上的繁荣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今天的二渠道订货会已经越来越失去它的实用功能,而更像是一场产品发布会或是信息交流会。

  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发行部的负责人戴海龙对记者说:“大家到这里来并没有指望能订出去多少货,只不过是利用这个场所交流一下信息,朋友之间见见面。还有,就是收收旧帐。看着人挺多,其实真正掏钱的没几个。”

  北京春晓图书发行公司的万经理说:“这种情况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几年前就已经是这样了,只不过现在越发严重了。我们也曾经讨论过这样的订货会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每次参会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最后收到的货款可能连房费都不够。但是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形式能够取代它。大家也就还是参加。其实有的时候更多的是出于惯性。”

  据了解,每年全国各地举行的二渠道图书订货会有十多次。其中北京和长沙的订货会规模最大,绝大多数书商都会参加。大型的订货会三天的房费都在3000~4000元左右。广告展位2000~3000元一个。再加上来回的车费,飞机票,为订货会特别定制的宣传品、书目单、礼品袋,以及其他的一些费用,如请同行或是朋友吃顿饭,总的开支大约在15000元上下。(当地的出版商费用相对少一些)

  相比之下,参会的出版商收到的货款现金多的两三万,少的也就两三千。

  戴海龙对记者说:“现在订货的人很少直接付现金,大多数也就是在订货单上填个数儿。我们回去按数发货。至于货款什么时候能够收回来,能收回多少心里根本就没底。好多书商就是被呆坏帐生生拖跨的。”

  北京金凯旋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曽宁不无的感慨的对记者说:“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是民营渠道的黄金时期,那时候完全是卖方市场,图书的品种少,搞出版的人也不多。随便搞一个选题都能发个十几万,拿一张书皮儿到会上收上几十万现金回来不算新鲜。现在……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狂躁之风使订货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渠道的图书交易会一度被称为全国民营出版商的“

嘉年华”。尽管曾经遭遇到“身份问题”的尴尬。但是并不妨碍民营出版商们以自己的方式来宣示自己的存在。每次主渠道大型订货会召开的前一周,全国各地的出版商都会闻风而动,他们注重实惠,没有开幕式,也不讲究会场的形式,就在下榻的宾馆自行交易。形成中国出版界独特“饭店交易”。依靠灵活的渠道、敏锐的市场感觉和订货会上产生的强大效益,最终占据了出版界的半壁江山。迫使主渠道不得不正视他们的存在。

  2001年1月6日,由北京市书刊发行业协会和北京市新闻出版服务中心主办,以“北京市第一届出版物发行研讨会”的名义组织“二渠道”进行发行研讨和图书交易,“二渠道”图书交易会第一次有了合法的身份。2004年,在上海举办的主渠道图书交易会第一次允许民营出版商参加。经过十几年的奋战,民营出版商终于得到了和国营出版社并肩而立的机会。但是出版界弥漫的“狂躁”之风却使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严重贬值。

  缺乏新意没有亮点是现在的图书订货会最大的问题。记者在会场上看到,青春文学、少儿图书、经管类图书以及人物传记仍然占据主流。封面似曾相识,内容大同小异。跟风现象仍然严重。近来玄幻武侠流行,于是各种玄幻小说一拥而上。几乎每个楼层都有玄幻武侠的身影。

  一位前来订货的书店经理告诉记者,现在的书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么几个类型,内容都差不多,哪种书好卖自己根本就没有把握。只能先挑一些回去卖卖看,卖不了再退回去。所以,他不会在会场上现金交易,因为那样有可能就砸在自己手里了。

  记者想起几年前在二渠道的图书订货会上还不时能够看到充满自信的宣称“现金提货,童叟无欺”的出版商的身影。他们带来的图书在整个交易会上格外抢眼,甚至可以开启一个新的“潮流”。今天,这样的人已经一个都看不到了。而一个没有“亮点”的交易会最终只能成无源之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