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农难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18:08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 |||||||||
本报记者 方秀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经济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突出,“三农”发展遭遇许多“拦路虎”。 如何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十六届三
当我省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时,省委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又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我们相信,富饶祥和的新农村美景,已越来越近…… 农业:实施产业化 “现在我们和企业都连成一体了。”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养鸡户叶国锁高兴地说,1999年他成为五星集团的合同养鸡户后,他每年养鸡纯收入都在1.6万元以上。 在市场的带动下,通过“龙头+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使农业成为加工企业的原料生产车间,成为工业化生产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宁国市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成功地打破了经济二元结构的旧格局。 宁国市的产业化之路,只是全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来,我省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全省20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共建立生产基地3500万亩,带动农户560万户,户均增收900多元。 2005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实施“121强龙工程”。据此,到2007年全省将培育出130个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届时,安徽农业产业化水平又将跨上新台阶,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农村:加速城镇化 推进农村城镇化,才能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向农村传播延伸,才能为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创造载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达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 怀宁,就是一个城镇化高速推进的范例。该县以新县城为主体,以206、318国道沿线乡镇为两翼,以康居新村为补充,积极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目前全县的城镇化率达到37%%;蓬勃发展的小城镇建设,为进城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 近些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力度,使全省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十五”前四年,全省用于小城镇建设上的投资每年都在80亿元以上;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28%%提高到今年的35%%。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和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增强,使全省约有20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并实施“阳光工程”,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务输出。据统计,目前我省每年向省外转移劳动力约900万人。 农民:推进市民化 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构建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推进农民市民化,是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去年11月28日,当青阳县农民江玉苟在乡信用社领取到一笔“低保金”时,他高兴地说:“我现在就像一个城市人。”像江玉苟一样,去年淮南市近五万名农村居民也享受到每人每月补差60元的低保金。 以工补农、以城补乡,我省在政策上向农村施惠,并不仅仅只是建立农村低保制度。2003年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2004年建立农村特困群体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制度,同年试点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去年省委3号文件中直接反映的对“三农”的资金支持总额达26.4亿元。此外,我省农村税费改革、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5元,比2000年的1935元增长3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