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关村企业牵头创制国际标准8项 国家标准98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13:55 北京日报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在全球经济加快一体化的进程中,技术标准被视作高科技产业链条的首要环节。而在如今的中关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实行专利战略、标准战略进入产业竞争的高端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关村企业牵头创制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98项。

  标准:占领产业制高点

  2005年6月,由联想发起制定的“闪联”标准被正式颁布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个“3C协调产业标准”;大唐移动的TD-SCDMA标准,更是成为世界三大3G标准之一,使我们在移动通信领域掌握了话语权。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目前已有17项在研或已经提交提案的国际标准。而在京机构分别承担了800多项国家标准、1100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任务,其中大多数出自于中关村。

  “标准就是利润的最大化。”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房庆表示,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面对的关税壁垒在减少,但技术壁垒更加森严。而与传统工业生产流程不同的是,在高新科技产业,标准落入他人之手,相应产品的生产将处处“看人眼色”。

  正是由于标准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中关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跨国公司争夺技术标准的话语权。

  在去年召开的国际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上,创办于中关村国际孵化园不久的威讯紫晶公司,便自信地把公司完整书写的《短程无线局域网标准草案》推上IEEE这个行业标准的“国际擂台”,最终不但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同,其制定的标准还将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

  而依托于北京邮电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的天元网络公司,不但承担了“863”、“十五”攻关等众多专项,更是参与制定了10项国际标准,5项3GPP标准,80%以上的国内行业标准。

  有调查显示,中关村平均每100家企业中,就有13家参与了各类标准的制定工作。而在联想、大唐、威讯紫晶、天元网络的背后,中关村还有一大批企业在移动通讯、信息化家电、下一代互联网、光盘储存、

数字电视等领域参与国内外标准制定,为中关村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打下基础。

  联盟:创新力量大集合

  团结就是力量,在“高处不胜寒”的标准制定领域更为明显。中关村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卫说,由多家企业围绕原始创新的技术标准,而结成的各类“技术—产业联盟”便是最好的例子。

  2002年11月,中关村首个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之后联想等41家企业联合组建的“闪联”、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城市污泥无害化产业联盟、清新空气产业联盟、新

能源技术(热泵)应用联盟等相继诞生。

  戴卫说,一个“技术—产业联盟”往往涵盖了相关产业链中各环节上的主要企业,产业要素的集聚从横向到纵向形成合力,在集中优势力量实现技术、标准突破的同时,也共同承担和分享了创新的风险和利益。

  2005年2月,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包括联想、京东方、中国网通、中科院计算所在内的25家企业加入其中。而随后,由国家八个部委组织的CNGI工程———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型IPv6试验性网络,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的9个成员,便加入了其中四分之一可由企业参与的研究项目。

  毫无疑问,“技术—产业联盟”是中关村自主创新、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的必然产物,也是企业在竞争中逐渐成熟的表现。借助联盟成员间的“协同作战”,中关村企业在与国际同行进行产业高端竞争时,无疑将更有“底气”。

  集成:整合资源破垄断

  虽然中关村企业在众多新兴领域努力制定着各类行业技术标准,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标准牢牢控于他人之手。行业标准上的“失语”,往往便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只能替人打工,产品利润大都被他人夺去。那如何绕开这些专利技术壁垒,突破行业垄断标准呢?

  戴卫认为,集成资源、二次创新是中关村科技企业,甚至中国其他行业的企业都可以借鉴的方法。而模仿、学习或引进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方式,是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过程。

  2003年,京东方集团通过收购韩国现代公司TFT-LCD显示屏全部业务的方式,获得了超过2000项TFT-LCD显示相关专利。在整合北大、清华和中科院的技术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最终真正形成了我国光电显示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2004年底,联想集团整体并购IBM的PC业务,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的计算机公司。原来IBM的1500余项专利皆归联想所有,加上此前便自主拥有的1000余项专利,使联想在全球计算机制造领域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在中关村,这些通过整合资源、二次创新“后来居上”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集成各方资源的同时,企业不仅可以成功突破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还能拥有完全的

知识产权,最终站在产业发展的最高端。(记者 周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