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台州如何走出低水平增长陷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5:5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郭宏超 台州报道

  “台州人有钱”,作为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轫之地,这句话并不夸张。但现在的台州民营企业家们正面临着从“小老板”到企业家的转变,而作为“温台模式”发源地之一的台州也在面临着现实的转变。

  “我们不能像当年的苏南模式那样最终走向衰落,我们现在也开始面临着一些发展的瓶颈。虽然我们的经济形态以灵活为特色,但谁也不敢说这种经济模式就是一直充满活力的。”台州市工商联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土地瓶颈

  “我都跑了半年多了,大小衙门都拜了一遍还是连一寸土地都批不下来。”台州市剑豪模具公司的总裁叶剑小心翼翼地从公文包里抽出了那张已经破损了的土地使用申请,“你看什么章都盖好了,就是没地。”

  叶剑的这个模具厂年销售额3000万元,到现在还在租用着别人的厂房。“我们想扩大再生产,可是连放台机器的地方都没有啊。”叶剑告诉记者,他有很多当地的老板朋友都面临着这个问题,甚至认为这是目前阻碍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阻力。“政府都是优先让大企业用地,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得不到政府的照顾。”叶剑无奈地向记者抱怨。

  土地一直都是温台地区的稀缺资源。2003年国家

宏观调控加大了对土地的控制力度,导致台州市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土地成了很大的障碍。调查显示,台州市9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地难的问题。

  “其实,在对土地调控下来之前我们紧急批了很多企业的用地,但是最后宏观调控在时间上的“一刀切”,使得现在这些土地上的在建项目也都已经停了下来。”台州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政府和企业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找出路。像有的企业就想办法从衢州等地买指标,它们的经济相对欠发达一些,土地指标有空余。”台州市路桥区办公室的一位官员感叹道。

  但像叶剑的企业可能已经没有耐心再等下去了,“我们在广东已经在考虑买下一块地了,他们的政府支持我们迁过去,给我们土地。如果这次还解决不了地的问题,我只好迁走了。”叶剑告诉记者他的企业还属于高科技企业,应该受到优待。

  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台州市采取了对大企业倾斜的土地政策。而同时小企业切实感受到土地的危机,一些小企业扩大再生产因为没有地只得作罢,或者远走他乡。

  转型的迫切

  毫无疑问,资金问题也是台州市民营经济的另一大障碍。台州市金融体系的缺陷依然在妨碍着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

  台州市市委书记蔡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台州民营企业的发展80%是靠自有资金的滚动发展。金融支持显然不够,以致于很多企业还呈现出小作坊的模式。蔡奇还向记者估计,目前支持当地企业发展的资金中银行资金大概有1000亿,而民间资金与此相当。

  由于台州民营企业一般以滚动发展为主,所以其民间金融市场远不如相邻的温州地区。台州市

商业银行行长陈小军告诉记者,目前民间融资一个月内的大概是15%的利息。

  另一方面,台州经济在利用外资方面显得非常不足。2002年,台州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仅1.18亿美元。2003年实际也只有890家企业在利用外资,不足1.2%。

  而这与台州的民营经济特点密不可分。台州民营经济企业大部分都是从小作坊做起来的,滚动发展的路径一时还难以突破。而且台州在2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对规模的追求是首要的。但是现在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后,台州民营经济未出现明显的再度创新迹象。

  在台州仅汽摩及配件行业就有生产企业4500多家,产业集群的效应异常明显。但是在台州市邀请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为他们做的一个研究课题中指出,在这个产业集群内大小企业协作网络确实趋于脱节,大部分配套企业档次不高,大部分配套企业只有粗加工件外包装生产。一些处于终端的整车生产企业正准备将更多的零配件收回本公司生产。“产业集群本来是台州大企业崛起的沃土,但现在集群内协作的优势在弱化,这实际上意味着台州经济竞争优势的减弱。”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指出。

  “低水平增长陷阱,”一位从江苏远道而来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直言,“台州目前部分产业已经陷入这样的困境,数量增长依然是台州产业增长的主要方式,而效益和竞争能力并不能有效增长。”

  台州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缘于当时各方资金走合作之路,在其他地区还没有把概念争论清楚的时候,台州的民营经济已经悄无声息地“摸着石头过河了”。但现在这种发展速度的优势渐渐不再领先,增长质量和速度的统一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为台州做的研究文章中指出,“凭借台州企业自身积累再投入和有限的银行贷款最多只能参与产业分工,而不能主导这些产业。”

  但台州大部分企业都是模仿与抄袭的获利模式,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现在显然不是他们目前这个阶段能迫切认识到的。同时另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一直滚动发展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高额的技术创新投资意味着非常高的风险,同时他们在获取资金支持的渠道极其狭窄,技术创新的失败就意味着企业会遭受灭顶之灾。

  飞跃缝纫机集团的掌门人邱继宝应该是技术创新的受益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邱强调“只有技术创新才会使企业拥有长久的强大的竞争力,只要有决心创新就不要去太多考虑风险,只要有这颗心就一定能成功”。

  但是邱作为成功者有资格发出这样的豪言,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一点风险就可能让它们连在市场中存在的资格也没了。即使飞跃集团的技术革新也是在耗去2亿资金和数年时间取得的,只是他成功了,而他的背后也有着政府资源的支持。

  “我们也享有更具竞争力的技术,但如果政府不能给予大力的支持,仅靠我们单兵作战,其难度相当大。”一家当地的企业家告诉记者。

  申请非公36条试点

  “我们现在正在向国家发改委争取能够成为非公经济发展36条的试点。”台州市委书记蔡奇告诉记者,“通过试点能够使得国家一些部委及时跟踪了解非公经济36条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台州目前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已经面临和即将面临的问题。”

  蔡奇所说的问题,在这组数据中可见一斑。在生产要素的优势渐渐失去之后,企业外迁渐成趋势。2001—2003年,全市企业外迁已达150家左右,部分外迁的占85%,外迁企业90%左右为中等规模以上,其中30家为台州“128”工程企业,占到该工程的1/5强。在临近的温州乐清针对外迁企业的一个调查显示,属于用地制约外迁的占24.7%,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软环境影响占50.6%。

  台州要利用非公36条这个契机。今年2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但这个意见的推行并不顺利。保育钧告诉记者,现在有些人对推行该意见并不积极,而且还有人反对。于是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与台州市一拍即合,有意共同推进,同时提议以台州为试点。

  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的很多困难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台州民营经济已经积累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发展在体制和政策上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保育钧同时也尖锐地指出,“现在台州民营经济正在发展的关键时候,而政府却跟不上了。开始出现部门官风不正,以前的服务转为管人等等。当然更多的是台州做不了的,就是市场准入问题和财政税收支持问题。”

  而台州市政府为了积极争取试点,也在力图政府层面上的改变。蔡奇告诉记者,要争取从行政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据了解,台州政府正在积极申请在浙江省内发行5年期以上的中期债券和10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来募集资金进行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同时加大在各种创新上的“政府引导+市场跟进”模式。

  专家为台州开的药方则是,借助民营经济创新示范试验,从过去的“内聚”走向“外扩”,更多借助外部资源推动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