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海峡西岸经济区提速 福建摆脱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5:5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兴云 厦门报道

  在当了二十多年的配角之后,经中央政府首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福建“十一五”规划。这一区域规划,再一次将厦门以及福建推到历史舞台的中央。

  目前,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三大经济增长极,而
夹在两大三角洲之间的福建和浙南、粤东则成了沿海经济链的一个断裂带。海峡西岸经济区力图通过进一步整合福建、浙南、赣南和粤东等地区的资源优势、产业体系,构筑经济发展的良好平台,使之成为继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一个新的增长极。

  分析人士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形成海峡两岸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

  发展“洼地”

  福建改革开放启动的时间几乎与广东同时,两省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接近,但二十多年后,经济规模却相差悬殊。2004年,广东省生产总值达16040亿元,而福建只有6053亿元。

  而近年,既无地缘优势又无优惠政策的北邻浙江,国内生产总值已跨过万亿元大关,成为为数不多的中国经济总量万亿俱乐部的明星成员。此时,具有先发优势的福建经济,仍然处于“不温不火”的小步慢跑阶段,被一些专家称为经济“洼地”。

  究其根本原因,分析人士认为,除却一些地域差异的影响之外,福建与周边省市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发展战略的不同。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石正方认为,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区域经济带相比,福建中心城市辐射力有限,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通达性不高,区域经济集群发育相对滞后。

  闽南金三角作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与台湾地缘相近、语言相通、血缘相亲、联系密切,发展对台经贸合作独具优势,是台湾进行产业转移、资本输出和技术扩散的理想区域。

  但是现在,厦门、泉州、漳州三地在单体的城市发展中都面临着尴尬:比大城市不大,比新兴城市(如苏州)不强、比小城市又不特。不仅感受到了来自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先进地区的角逐挤压,而且还有来自中西部省份的竞相追赶,处于一个“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境地。

  “对福建而言,能否迅速培育起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集群发展优势,突破口就在于发展城市集群”,石正方说,“如果靠单个城市自身的发展,将难在短时期内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难以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作用。”

  2005年6月《厦泉漳城市发展走廊规划研究》首次公布。厦泉漳城市发展走廊将形成若干城镇密集群和都市连绵区,区域内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人,城镇人口大约90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约900平方公里至1000平方公里。

  台海共建

  现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给厦漳泉城市群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按照福建方面的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着浙江、广东、江西三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6000—8000万,预计到2007年,经济区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的海峡经济区,范围除台湾、福建之外,还涵盖浙江南部的温州地区,广东东部汕头地区以及腹地江西中东部地区,其人口与长三角相当,经济总量将略大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厦门台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宪德向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选择定居厦门的台胞越来越多,“70%以上的台湾人祖先都是从闽南移民过去的,这样的亲情和血缘关系不是人为力量可以阻隔的。”

  罗宪德表示,目前在厦门投资的台资企业已经有3000多家,自从福建方面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后,更是引来众多台商的关注,“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十多个台商投资考察团。” 罗宪德说。

  截至2004年底,福建省共引进台资项目8050家,实际利用台资104亿美元。目前,这8000多家台资企业已经在福建构建成了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石化产业三大集群,成为福建工业三大主导产业。

  福建省台办副主任林卫国表示,2004年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将占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达到47%多,这三大产业就是通过闽台合作,逐步形成的。

  事实上,厦门与台湾之间的交流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到更深的层次。厦门市台办新闻处副处长林晓对本报记者说,厦门的商品房很多都被台胞购买,具体的数据由于很多台胞在购房时喜欢用大陆亲友的姓名,因而难以统计。

  林晓表示,“金门人口不过2万多人,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金门台胞在厦门购有住房就有3、4千套。”

  据林晓介绍,随着两岸经贸文化往来的日益频繁,交通已经大为便利。

  “福建经济与台湾经济相互融合,共同构建海峡经济区应该只是迟早的事情。” 罗宪德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