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寓言:天然气富矿区为何气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14:4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吴红缨 重庆报道 从去年10月下旬延续至今的气荒,让重庆这个冬天过得十分“闷气”。“我看到有人招手就心慌,有钱也赚不着。”每天下午2点15分,重庆出租车司机吴刚就放弃了载客,他必须赶去加气站排队。
重庆主城区有上万名出租车司机经历着吴刚的苦恼。他们往往要排一两个小时才能加到气。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重庆经历了冬天以来最大面积的停气,影响人数达10万人。有上万辆出租车司机在这一天改燃汽油。 这次停气有点像“黎明前的黑暗”。两个用于“储气”、“调峰”储气罐工程正在加紧进行,重庆燃气集团保证说,到1月20日,主城的供气环境将得到改善。 但这只是暂时的应急措施,重庆坐拥天然气富矿,却频频出现这样“有气无力”的困局,如何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如何处理资源产地与中央资源开发企业之间的关系,由于现行制度的模糊而显得前途黯淡。 这个气荒的冬天 除了出租车,用气的公交车也受到影响。2005年12月20日这一天,重庆北培区200多辆公交车都守在文星湾大桥加气站前,从头天晚上6时堵到第二天下午3点半,缺气造成前所未有的交通瘫痪,人们“生活全乱套了”。 重庆燃气集团不得不每日压减工业用气 20万立方米,以保证民用、加气站、商业、机场用气。重庆民生能源集团下属的两个天然气化工项目,供应缺口达8000万余立方米。 但燃气集团也承认,这项措施的实施难度极大,对一些特殊的企业难以减供。去年12月中旬,江北燃机厂因为气源不足,影响到3万居民的供电。 对此,重庆天然气主要提供方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以下称“重庆气矿”)表示,按照去年年初的协议,中石油全年供应重庆天然气33.3亿立方米,重庆在头10个月就用尽了这个量,该气矿已超计划供气1.7亿方。 实际上,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大面积“气荒”已经相继席卷了河南、天津、陕西、重庆等数个省市。 统计资料表明,重庆是中国最大产气量基地之一,年产气量6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1/5。然而,这样的困局已不是第一次上演,从2002年以后就开始出现紧张,目前每年的供气缺口大约有3亿立方米,2004年甚至达到5个亿。 重庆为什么“有气无力”? 2005年12月5日,重庆气矿与重庆燃气集团曾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得出的主要结论,一是加气车辆增加量与加气站增加量不成比例。全市CNG(压缩天然气)车辆2005年猛增了6000多辆。而目前主城区CNG加气站只增加了4家。二是主城供气管网老化,局部管网输气承受能力有限。 另一个原因是价格体制。据重庆气矿有关负责人透露,天然气执行国家计划价格,由于价格太低,中石油在天然气的供应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5年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全年的亏损额达30亿,这也影响到气矿开发速度。 上述负责人表示,由于价格调节机制失灵,又导致天然气需求过快膨胀,引起市场的严重供需失衡,而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高能耗、低产出,必须使用价格杆杠优化资源配置。 而重庆燃气协会一位副秘书长称,重庆缺气的一个原因,是中石油更愿将较多的气销往价格相对较高的邻省,因为供重庆的价格是最低的。2001年11月11日,重庆的天然气气压表曾史无前例地在“0”刻度上停留了好几个小时,原因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将更多的气卖给了出价更高的邻省。 但重庆气矿销售公司销售科主任周治民告诉记者,重庆气矿2005年的开采和供应都达历史最高,为了保障重庆用气,甚至压减少了部分中石油企业和邻省的用气。 而有关专家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能源开发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天然气和石油一样是国家战略物资,由国家实行管制,重庆地方没有能源经营权。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认为,这使得供气方中石油的行业发展规划和买气方的城市能源发展规划之间没有关联性。 天然气对于重庆具有战略意义。据重庆市经委统计,在重庆的能源结构上,天然是唯一优良的资源,占整个能源消费结构的13%,重庆市使用天然气的企业,所创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4%。 令重庆方面耿耿于怀的是,长期以来,重庆充当的只是“资源提供者”的角色,中石油给重庆的计划都不能满足本地需要。重庆境内的天然气,有一半以上通过管道被输送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据重庆市经委近日推出的《重庆天然气化工行业投资促进报告》中指出,重庆未来产业发展目标是用10到20年时间建成世界级天然气化工基地,预计到2010年新增加工业用气约60亿立方米。 按照中石油的规划,2010年川渝地区的产量将比目前增加60亿立方米,但忠武管线(从重庆忠县到湖北武汉)建成后每年将外输30亿立方米,实际可供应重庆的增量仅为15亿立方米左右,到2010年全市供应量只能达到45亿立方米。 地方与央企的角力 重庆显然不安于被动的现状。一个策略是,“先上项目,迂回前进”,即争取大型化工项目在国家发改委的立项。重庆市长寿区一位政府官员称,“这些项目动辄就是七八个亿的投资,不可能因为缺气就摆在那吧?” 2003年9月,长寿化工园区的中石化四川维尼纶厂投资9.4亿元上马天然气制乙炔工程,但在立项之前其所需5.9亿/年的天然气供应并没有落实。虽然项目一度因缺气处于停产,但经重庆市政府与中石油高层领导的沟通,它还是在2004年3月顺利开工了。 此外,重庆市多次派要员进京与中石油和国家发改委协商,以增加重庆的供气量。 重庆的另一努力是希望加入天然气的开采。鉴于中石油对浅层天然气基本放弃开采,重庆方面于2005年向国家发改委申请浅气层的开发权。 目前,地方企业参与开采天然气在全国只有一个特例,就是重庆鼎发实业公司。该公司前身是“垫江浅层天然气钻井队”,从1977年就从事该项业务,目前该公司负责重庆垫江和涪陵地区的气源提供。重庆希望能利用这个既成事实,集合有关力量,与鼎发联合开采境内浅气层天然气。 这种愿望更有陕西延长油田的先例。延长油矿原属石油部领导,1958年下放陕西省, 在30多年时间里,延长管理局一直是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以外惟一具有石油开采权的地方石油企业,县级14家钻采公司挂靠在延长油矿管理局之下。2005年9月14日,这14家公司重组为延长石油集团,此次重组,令既定事实合法化。 尽管有不少专家呼吁,中央企业在资源地开采天然气资源,享用了地方的公共资源,应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在天然气供给、开采上应给予倾斜。但有重庆政府官员称,他们对申请的结局并不太乐观,也很难奢望取得延长集团那样的成果。 在这个背景下,价格似乎是唯一解决之道。就在2005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而有报道称,中石油正是这次涨价的最积极倡导者。 重庆社科院一位专家认为,天然气价格的改革应是大方向。但他表示,“市场化定价要以市场多元化为基础,在目前天然气供应基本被三大巨头所垄断的格局下,发改委这次改革距市场化定价仍相去甚远。” 重庆一些化工企业已迅速计算了价格上涨增加的成本,但他们还不知道,气荒是否就能由此化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