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能源产品价格闯关市场化 不能再成垄断者的盛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 19:00 《时代信报》

  胡斯然/文

  种种迹象表明,迈入2006年,中国将以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为先声,全面展开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

  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几件大事同时降临能源领域。但传到普通公众的耳中,几乎
没有任何消息值得弹冠相庆。

  2005年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一份特急文件,2006年将取消2004年出台的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电煤价格走向企业自主;同一天,中石化收到了来自财政部的一份“大红包”:中央财政给予该集团公司总计100亿人民币的补偿,以弥补由于政府控制油价而使其炼油企业蒙受的损失。

  稍早两天,也就是2005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另一份特急文件宣布,近期将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同时,正式启动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中国突然加快的资源价格体制改革脚步,被观察人士称为

中国经济最后的“价格闯关”。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说,任何一次大的价格变化,都是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主体和不同人群利益此长彼消的过程。

  那么这次“价格闯关”,又是谁长谁消呢?

  发改委一个官员解释“闯关”的理由是“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但要想达到节约目的,必须先有居民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资源现象作为前提。目前我国中产阶级比例很小,大部分属于生活不富裕阶层,柴米油盐可谓粒粒辛苦,人们根本就没有浪费的余力。

  一些专家认为是目前CPI(消费物价指数)持续走低,为资源类及公用事业类价格调整提供了条件。但目前中国的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等8大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高出国际先进水平40%,能源涨价只能让其雪上加霜。

  无可否认,天然气等资源涨价通道被打开的得益者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垄断巨头。国家的资源几乎无偿划拨到它们手里,资源价格上涨将为他们每年新增数千亿元利润。

  同时,国家给予中石化的100亿元补贴,相当于认可它们遭受的炼油政策性亏损的合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过程中,中石化等垄断者将以受益者的身份出现。

  因此,如果现有格局不破除,涨价毫无疑问将成为垄断重要资源行业利益集团的盛宴。

  研究宏观经济的学者警告说,资源类和公用事业类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旦传导至消费品价格,民众生活质量的下降虽然能换取某些

垄断行业的暴利,但这肯定不是改革的初衷,很可能因此把中国经济推向通货膨胀的边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