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书记履新头把火 三峡库区输血更要造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 12:34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程维 发自重庆 2005 年12 月26 日,新任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上班首日的办公地点不是市委大院,而是距重庆市主城区500多公里的三峡库区贫困山区。 此次库区行共耗时4天,当地媒体援引汪洋的话说:“刚到重庆,我就安排到库区和
2004年,重庆的三峡库区人均GDP仅为6100元。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高金榜不久前指出,库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也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针对此状,汪洋提出,库区发展既需“输血”,更要“造血。” 他说,库区要用好库区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的思路。同时,进一步创造各种经济成分参与加快发展的环境——一方面继续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在创造软环境上下工夫。 汪洋认为,发展库区经济“要有好的思路,把库区的情况研究透彻,把国家的政策研究透彻,提出切实可行、令人信服的思路和方案;要把项目的前期工作做扎实,尤其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有一种锲而不舍、志在必得的劲头,做好工作,争取到更大的支持。”——此所谓“造血”的志气。 三峡库区如何发展,被列为重庆市“十一五”攻坚项目,是该市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难题之一。 难题之难,首先是产业空心化。在百万大移民后,部分区县已基本没有“工业”概念。移民搬进了新城,却难以找到工作。 其次是金融机构大量撤并库区金融网点。央行重庆营业部2005年底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库区融资渠道同库区产业空虚一起,构成制约库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再次,在流通及消费领域,由于缺乏收入支撑,相当一部分移民目前仅靠移民安置款度日。这种状况存有较大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