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贸易摩擦让中国真正学会与国际接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 09:59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记者 俞岚 二00五,是让中国人振奋的一年。加入WTO四年后,中国人深刻体会到了中国货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力。 当美欧将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纺织品堵在港口,声称放任进口将扰乱其国内市场;当
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遭遇到的各类贸易摩擦涉案金额达到八十九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百亿美元左右。 二00一年十二月一日,中国加入WTO。工业品关税从之前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九下降到了今年的百分之九,农产品关税从百分之五十四下降到了百分之十五点三,而目前世界农产品关税平均水平为百分之六十二。有人说,这是与国际接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阵痛”。 应当肯定的是,“与国际接轨”的确为中国带来了堪称辉煌的成绩,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今年六月份以来,月度出口额连续超过六百亿美元。全年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超过一万四千亿美元。 外贸实力的大大增强和多年应对摩擦多少积累的一点经验,让中国直起了腰杆。面对形形色色的不公正干扰,中国人不再选择沉默。 五月到十一月,薄熙来率领商务部左右开弓,分别与欧盟和美国展开拉锯战,在国内两千万纺织工人的支撑下,“寸土必争”,妥善解决了中美、中欧纺织品问题,为今后通过平等协商方式解决贸易争端树立了成功典范。今年终裁的欧盟对华化纤布反倾销案中,中国二十六家企业获市场经济地位,十九家企业获分别裁决,创历史之最。 但这种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即便是能够解决,成本也太高。问题的症结,植根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规则制定权”的不足。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认为,由于WTO相关反倾销规则上存在歧视,使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倾销判定容易成立,倾销幅度易被高估,从而也刺激国外产业更多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 “阵痛”过后的中国,必须重新“与国际接轨”,财经外交的中心也理应从“生存”转向“发展”,并在推动规则演化上有所作为。 作为WTO的新成员,中国要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并尽快完成“被动适应规则”到“主动参与规则制定”的角色转变,推动国际经贸规则向更加符合自己期望和利益的方向演化。从多哈回合起,尤其是在此次WTO香港会议中,中国的这种努力已经凸显,并发挥其作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