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部:未来5年中国就业总量压力不会减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 19:46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12月31日电 (记者 季明 郭奔胜) 2005年的最后一天,23岁的杜欣无聊地躺在复旦大学寝室的床上,等待着手中的手机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响起。 杜欣是东北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一周以前来到上海寻找工作机会。7天来他参加了4场招聘会、寄出15份求职信、发过24封求职的电子邮件,但至今还没有得到任何回音。
在中国曾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竞争压力。2005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20%;有关部门预计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00万人。 和400万大学生一起等着就业的,还有270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10万当年没有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70万复员转业军人,260万农村劳动力户籍转移需要就业的人口,100万国有企业下岗后没有得到安置的职工,以及840万年底登记失业人员。 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说,未来5年中国就业总量压力不会减小,结构性矛盾更为复杂,青年就业问题将更加突出。 中国的各级政府正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上报的2006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明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要达到900万个,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数十万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了就业,其中多数是年龄偏大、又没有太多专业技能的困难人群。48岁的黄振华半年前开始参加社区里组织的治安巡逻队,几天前他刚拿到1200元工资,这是他下岗10年来拿到的数额最大的一笔工资。 意识到目前各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大学毕业生往往难以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中国已加大对差异化教育的扶植力度。11月温家宝总理宣布“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发展职业教育,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所亟需的高级技工。 “解决就业问题既关乎中国社会的稳定,更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关键。”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李建说。目前数量庞大的就业人口尽管客观上使得中国具备劳动力价格的成本优势,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但是企业家也因此可以将工人工资压制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财富分配呈日益明显的两极分化之势。 此外,由就业压力所带来的低工资现状也造成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没有与国家财富同步增长,有能力消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只是中国社会的少数人群,“如果不能同时具有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中国13亿人口中的大多数只能成为潜在消费者,国家制定的自主创新战略也会因为缺乏市场需求驱动而变得艰难。”(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