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审计风暴:培养政府部门的良好品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 18:1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张 翔

  “审计风暴”在2005年照例成为年底热点。2005年12月底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透露,当年1至11月,全国共审计9.1万个单位,查出各类违法违规问题资金2900多亿元,揭示损失浪费问题金额150多亿元。这自然不只是审计部门的年底超级秀,它是整个政府转型进程相当耀眼的部分。

  政府转型的要害在于政府必须知道如何在公众中取得信任,确立权威。无论是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信息公开与雷厉风行的问责,还是日常经济管理中所谓“有限政府”的建设与日常社会管理中所谓“责任政府”的建设,还是这已成例行的真真切切的审计行动与及时曝光,最核心的都是要有效地赢得公众最广泛的支持与信任。政府的转型,说到底是权威塑造方式的转型,从自我确信的权威模式转向在公众认可之上建立自我确信的权威模式。

  真材实料的“

审计风暴”每年都来一次,透露的最有意思的信息,就是国家权力在一步一步翻过一道心理的坎,去通过公开、透明的种种现代执政方式取得公众的信任。执政者已经不认为审计结果的公开披露对其执政权威会有多严重的伤害,反而企图通过这一手段减轻目前相对严重的贪渎和浪费现象,培养政府部门及其他单位的良好品格,从而更有力地确立执政者的权威。按
审计署
审计长李金华的说法,大多数部门对公开披露审计结果越来越习惯,被审计单位整改的力度也加大了。

  审计风暴年年刮,也很难简单地概括成严查预算执行中的经济问题。它是政府转型的一部分,也包含了政府转型的实质追求。李金华的概括很讲究“

和谐社会”,不仅要重财务收支审计,而且重效益审计,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而且看社会效益、环保效益。这是从审计环节推动各个部门不仅抓GDP,而且注意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均衡发展;审计的视野并不限于经济领域,也有引导社会良性发展的抱负。

  审计部门的这一自我意识,重要程度并不亚于审计力度和公开度的历史性提升。它透露,政府转型的实质追求,既不止于发展经济,也不止于廉洁奉公,更在于把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合适方向。经济人谈起政府转型,往往最关注“有限政府”一项,最在意政府主导的企业垄断某些利润丰厚的领域;但政府转型的实质追求主要选项与其说“有限”,不如说“有效”。从审计变革来看,政府转型停留在“有限”还不够,它还必须同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效”地负责,而且最终不管有限还是有效,都要使政府在民意之上确立应有的权威和自信。

  问题是,审计风暴尽管年年刮,终究只是主要在后决策阶段检查各级预算执行情况。政府要逐步转型,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自然不仅要有决策后的监督,而且要有决策的监督,不仅要有预算执行的审计,还要有预算的审议。《人民日报》记者日前采访李金华时有个很有意思的提问,说能否让审计提前介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李金华的回答很含蓄,他说,一般来说,审计是在决策以后,实施过程当中或是没有完全实施的时候介入的;决策的过程是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事,不需要征得审计部门的同意。

  李金华讲的有关部门就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按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各级财政预算的审议。与审计部门轰轰烈烈的突飞猛进相比,预算决策部门则要沉寂许多。目前人代会的预算审议开始摆脱曾经的橡皮图章形象,但是多数情况预算编制仍然比较粗略,代表们即使具备一定的审议能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对于严格财政预算,合理规划年度基本开支项目、公共投资、再分配、拨款以及各种津贴等等事项,把国库的钱花在刀刃上,人代会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源头的预算编制和审议,和中下游的预算执行审计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地全面减少政府财政管理的贪渎和浪费。

  既然审计风暴起来了,政府权威模式的转型已经自觉启动,预算审议的改革也就可以期待。而且加强人民代表大会体制对财政预算的审议功能,对于政府权威模式的转型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妨对预算审议改革赶上审计变革,对政府转型抱以乐观的态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